吴三桂兵力几乎是清军的一倍,三藩已饮马长江,为何还是败了?

如题所述

项羽当年威霸天下之时,可曾想过自己会被小小刘邦逼的四面楚歌,乌江自刎?何况无才无德的吴三桂在天时地利人和尽失的时候反清,焉能成功。

吴三桂的失败,不是被削藩的时候战败,而是很早就败了。明末年间,恰逢乱世,李自成、张献忠包括吴三桂,都曾辉煌一时,但皆无雄才大略,结果被满清凭借几十万人入关灭明,一统天下,不是皇太极、多尔衮他们多厉害,实在是他们的的对手太菜啊。

李自成枉自称闯王,连自己手下刘宗敏都管不住,此人生性残暴,贪财好色,当权期间不知收揽民心,反而滥用私刑,搞得官怒民怨,典型小人得志。更是因为绑架陈圆圆和吴三桂家人,惹怒了本该投诚的吴三桂,结果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击败李自成,从此再无闯王。那么吴三桂自己呢,为了一己私怨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虽说情有可原,但更是罪无可恕。不管什么原因,吴三桂降清,他的名声就已经臭了。

降清以后,吴三桂镇守云南,为讨好清廷,他逼杀了本以无甚势力的明永历皇帝,然后清廷如何会满意一个割据势力存在呢,还是实施了削藩。吴三桂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妄图联合其他几王反清,最后被康熙帝打败,结束了屈辱的一生。

看吴三桂,护不了家人周全,是为不能,叛军降清,是为不忠,逼杀永历皇帝,是为不义,降清以后又反叛是为不忠不义。更嘲讽的是他一个背叛前朝之人又打出兴明讨虏旗号,当天下人都是傻子吗,这样的师出无名,本就很难成功。况且他联合的尚可喜、耿精忠、郑经等人各有各打算,根本不堪一击。

再看看他的对手在干嘛呢,顺治年间,清廷就开始逐步重用汉官,鼓励垦荒,轻徭薄赋。到了康熙年间,继续休养生息,而且康熙确实不是一般人物,年幼登基,十六岁时刚刚亲政就除掉权臣鳌拜,稳定了中央内部统治。康熙十二年,也就是他着手削藩那一年,他提出了新垦荒田,十年免税,这极大的鼓励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大大获取了民心。老百姓都想着好好种地,娶媳妇生孩子,好好过日子呢。


百姓日子刚刚有了起色,你吴三桂这时候跳出来要打仗,算什么。你说为了老百姓,老百姓可不是傻子,刚在过安稳日子呢。你说为了前朝,你一个前朝叛臣这个旗号本身就是打脸啊。说白了,还不是为了吴三桂自己,你自己贪恋权力财富,可不要拉别人去垫背啊。

就是这样的吴三桂,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而且吴三桂起兵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面对着二十出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他又没有绝对性压倒优势,他凭什么会赢?失败是注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7

一两次的战斗或战役,也许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将领的能力,或是战术的成功等。但若说是一次“战争”,即,时间一拉长,最终的胜负就会变得,即异常复杂又简单明了。

说复杂,是因战争是一次次战斗或战役组成的,比拼的是双方的整体实力,如人口基数、兵力强弱、土地多寡等。就拿三国来说,诸葛亮那么牛又那么玩命北伐,却为何打不穿曹魏?因为蜀汉整体实力太弱,人口、粮食,尤其是粮食就极大制约了诸葛亮的发挥。因而几乎每次都是无奈之下,粮尽退兵。而曹魏只要扎好基本盘,只跟诸葛亮拼消耗就可以了。司马懿不就是玩的这一手吗?

说简单,其实就是四个字:民心向背!这点主要体现在吴三桂身上。之前他替清廷横扫大明(大顺),那时因大明也好,大顺也罢,都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再加上战乱日久,民心思定,故而吴三桂很牛一般。但为何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最初取得了那么大优势,一度跟清廷划江而治了却还是败了。就是民心向背这四个字导致!具体说来,是这两方面造成的。

其一:吴三桂的个人形象,支撑不起他要达到的地位

吴三桂本是大明重臣,但却不顾崇祯安慰,在李自成攻击北京时他一步三望,行动迟缓,导致了明朝灭亡,崇祯吊死。跟着就投降了满清,掉头打李自成。因此吴三桂就等于得罪了,明末清初之时的两股大势力,其一是明朝余部势力,其二是李自成的大顺势力。且由于他投降满清,又被许多民间人士所不齿。如今清朝好容易稳定了统治,他却突然又喊着恢复汉人河山啥的要造反,如何能得到普遍支持?

所以,虽一度打了清廷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很大胜利,可时间一旦拉长,进入到相持阶段,吴三桂这个短板就暴露出来了。汉人基本上都不认可他。个人的形象太差。倘若换个人,比如朱明王朝后代,那情况也许就不一样了。但吴三桂就别想了,还想当皇上?大部分汉人就不答应!

其二:清廷的统治已经基本取得认同

吴三桂是从云南起兵,一路杀来。在云南由于那时他的统治中心,所以啥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但越向北打,问题就越大。如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他虽支持吴三桂,但可惜老百姓却不支持他,相反拥护清廷的统治,以至于都有了民谣“过了周三年,依然归康熙”。

而其他地方,也存在这种现象。即,清廷当时的统治,已经基本取得了老百姓的认同了。毕竟战乱太久,人们刚刚好过一点,谁也不可能再希望重启战火吧。

故而,吴三桂势力虽能达到长江附近,却也已经算是辐射到极限了。再也没有力气向北,渡过长江。因为内部就已经矛盾重重,急需消化。却又由于他个人形象太差,消化不了!故而,这两个原因是互相作用,导致了吴三桂最终的失败。

第2个回答  2020-05-10
因为它只是藩王,其实他的实力是和清军差很多的,他们并不是正规军,他们的装备和整体的军事素质和清军差很多,
第3个回答  2020-05-09
1、吴三桂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小看了清廷的火器的威力,导致在后来的战争中吃了大亏。
2、吴三桂口碑不好,他虽然提出的是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他的所做所为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以致于支持他的人很少,总之就是不得民心。
第4个回答  2020-05-10
因为吴三桂的手下与吴三桂同心的少,没有形成凝聚力,就像是一盘散沙,各个反抗的藩镇之间有很多的矛盾,内部矛盾引发争斗,大大消耗了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