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正应力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

弯曲正应力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梁在纯弯曲时正应力沿梁高度的分布规律

1、加载位置不准确;

2、荷载可能不精确;

3、材料的各向异性、或者不均质造成。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

扩展资料:

测定材料承受弯曲载荷时的力学特性的试验,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弯曲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脆性和低塑性材料(如铸铁、高碳钢、工具钢等)的抗弯强度并能反映塑性指标的挠度。弯曲试验还可用来检查材料的表面质量。

弯曲试验在万能材料机上进行,有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两种加载荷方式。试样的截面有圆形和矩形,试验时的跨距一般为直径的10倍。对于脆性材料弯曲试验一般只产生少量的塑性变形即可破坏,而对于塑性材料则不能测出弯曲断裂强度,但可检验其延展性和均匀性展性和均匀性。

塑性材料的弯曲试验称为冷弯试验。试验时将试样加载,使其弯曲到一定程度,观察试样表面有无裂缝。

试验特点

拉伸试验相比,弯曲试验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适用圆形、方形、矩形三种,适用于测定加工不方便的脆性材料。

2、对脆性材料做拉伸试验,其变形量很小。而弯曲试验可以用挠度来表示脆性材料的塑性。

3、弯曲试验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表面上的应力最大,因此其对材料表面缺陷反应灵敏。

4、对于高塑性材料,弯曲试验通常达不到其破坏程度,故一般不做弯曲强度试验。

5、弯曲试验操作比拉伸试验要简单方便。

弯曲曲线

弯曲曲线,又称M-f曲线或者F-f曲线。它是将弯矩M(或者载荷F)作为纵坐标,试样的挠度f作为横坐标,表示弯矩或者载荷与试样中心线偏离原始位置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弯曲试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9

加载位置不准确、荷载可能不精确、材料的各向异性、或者不均质造成。将电阻丝往复绕成特殊形状(如栅状),就可做成电阻应变片。测量前,将电阻应变片用特殊的胶合剂黏贴在欲测应变的部位,当壳体受到载荷作用发生变形时,电阻应变片中的电阻丝随之一起变形,导致电阻丝长度及截面积的改变,从而引起其电阻值的变化。

可见,电阻的变化与应变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电阻应变仪,就可测得相应的变化。利用胡克定律或其他理论公式,就可求得应力值。

扩展资料

1、可以测定灰铸铁的抗弯强度。灰铸铁的抗弯性能优于抗拉性能,其抗弯强度是灰铸铁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2、可以测定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这些材料加工困难,难易制成拉伸试样。而弯曲试样形状简单,故利用弯曲试验评价其性能和质量。

3、可以测量陶瓷材料、工具钢的抗弯强度。这些脆性材料测定抗拉强度很困难,且试样加工也比较困难,因而采用弯曲试验。

4、可以用来检测和比较表面热处理层的质量和性能。因弯曲试验对材料表面缺陷敏感。

5、可以用来检测材料在受弯曲载荷下作用下的性能,因为许多机械零件(如脆性材料制作的刀具等)是在弯曲状态下工作的,需要对这些零件进行弯曲试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弯曲试验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加载位置不准确;
  2.荷载可能不精确;
  3.材料的各向异性、或者不均质造成。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5-20
1.测量低碳钢的高度和厚度,没有测精确。2.贴应变片的位置没有贴到合适的位置。
第4个回答  2013-05-20
有些需要画图的,这里没法画。你去百度搜一下吧,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