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避免学生伤害事故

如题所述

1、教师是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2、教师要做到“五心”,即用关心去呵护学生,用细心去管理学生,用耐心去教育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宽容心去理解学生。3、教师应该努力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伤害发生后的应变及处理能力4、教师还应该自觉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5、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想水平决定安全水平,学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安全教育、安全防范上没有做细、做到位造成的。只要教师在工作中不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按规范程序操作,踏踏实实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那么,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9
一、学校实行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制度,严把出入关
1强化门卫职责,和门卫签订协议,实行奖罚制度,一阶段内无责任事情发生,相应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
2加强车辆行驶管理,除专用车辆(如送水、运菜、运垃圾)外,其余车辆一律禁止在教学和活动区域中行驶。
3严格禁止学生购买和携带有危险因素的玩具、物品来校,学生出入必需佩带校卡方可入校。
4放学后,实行清堂制,行政值班人员、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出校门护送学生离校,保证每位学生安全离校。
二、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
1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安全制度。成立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任副组长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通知,要求安管办、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认真协调,制定楼梯安全值班表,平时下课、上下午放学、晚自修放学都要求各层楼的上课教师到各自的楼梯口进行监督、疏导,维持秩序。
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
3构建防控体系,细化安全管理。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值班教师认真监督,组织学生按指定楼梯上下楼,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冬季打扫卫生时,不要往楼道内洒水,不要用湿拖把拖地;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每月组织一次学生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三、完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值周制度。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轮流值周,值周领导主要对中层干部值班情况进行了解,与中层干部一起处理非工作时间发生的突发事件。
1中层干部每天轮流总值班,总值班要求对各部门工作情况、部门值班到岗情况、学生放学、回校、晚自习、就寝、食堂秩序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监督,并负责值班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
2值日教师、值日学生每天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段,驻守在学校门口帮助疏散学生。
3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和值周体育教师在下课期间在校园内巡查,及时关注和及时登记学生的危险举动,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或行政办公室,以便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专项教育和查处。
四、严查食品安全。定期检查学校食堂和商店的环境卫生,粮食、蔬菜、商店食品的进货渠道。严厉检查商店食品的保质期,食堂加工间的卫生及粮食、蔬菜的储存情况,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举办法制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应急演练、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等多种渠道,使广大师生受到系统的公共安全和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宣传和新闻部门要大力开展学校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个个维护校园稳定”的安全文化氛围。
六、希望老师们能做到:
1每节课前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发现有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取得联系;
2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身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3关注学生身边的人,防止学生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4关心学生课间、课外的活动和游戏安全。
此外,学校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试,对有问题的教师重点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师德教育必须把目光投向教师丰富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要对教师的生活进行规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