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一、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二、译文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倒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三、出处

《论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二、作品赏析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三、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夏为莒父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1

这句话的意思为: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贪图小利。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白话释义: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正直的人,父亲偷羊,儿子告发了他。”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不同:父为子隐瞒,子为父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

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

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文章赏析: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5
出自《论语·子路》。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贪图小利。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06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解读:无欲就会快,为什么无欲就会快呢?无欲就不会看的上小利。越想快反而越不畅通。看的上小利大事就不会成功。无欲大事可成。
办任何事情都是求速度越快越好。一天能办好,为什么要一年才办好。人类都灭绝了在好的事情也没意义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能把事情迅速办好。孔子的回答是无欲。无欲办事情就会快。为什么无欲就速呢?十一长假没有想让他完,很快就过完了。上班的时候你越想快点下班,时间过的越慢。你没有想公交车来,车很快就来了。你越想公交车赶紧来越不来。当我们生产某个产品时无欲无求的状态下干活是最快的。当你越想正钱的时候越挣不到钱,当你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不想挣钱的事了,钱很快就会来了。
第4个回答  2013-05-22
不要贪图快, 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