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第一阶段为什么不是合理投入区间。

第一阶段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知道你哪里没理解好(边际和总量的概念以及最优的理解),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服你。

假设你们班有100个人,共有100块蛋糕,现在考虑班里新来的一名同学,他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没带来蛋糕

    带来半块蛋糕

    带来一块蛋糕

    带来两块蛋糕

如果该同学后面还有新同学来,并且携带的蛋糕量是半块递减的。

则考虑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情况下班级总蛋糕是最大的,显然只要新来的同学带的蛋糕不是0,都会增加总蛋糕量,所以班级会不断的欢迎新同学(不断的增加投入),直到某一名没带来蛋糕为止(因为边际递减,下一名总是减少的),此时蛋糕总量最大,班级人数也比较稳定。显然这个类似于企业的决策:要想产量最大就要不断的投入劳动,直到边际产量为0,此时再来增加投入与否对总量无差别,所以会维持在这个水平:边际为0时最优(第二阶段)。显然第一阶段不是最优在于资本虽然在不断的增加利用率,但还不足够被利用,存在增加的空间。

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情况下人均蛋糕最大,可以做类似的考虑:当边际等于平均时,即,新来的同学的蛋糕数等于班级现有的人均蛋糕数时处于稳定均衡状态(同样要考虑边际递减的情况)。

(其他情况略去了)

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多一些形象认识,形象认识是第一次升华,然后把这些形象认识转化为数学形式去理解一般的情况是第二次升华

比如这个问题:首先是厂商的最优是什么:总产量最大。那之前当然不是最优状态。转化为数学语言就是总产量一阶导数为0,再反过来去理解这个问题就比较好理解了。千万不要死扣教材上的文字,因为都是有特定语境的,初学者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在一两个字或者词上纠结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2
在第I阶段,AP始终处于上升状态而且达到最大值,MP始终大于0则TP持续增加。说明在此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增加是有利的,如果停止增加则会损失更多的利益,因此理性的生产者会持续增加投入并将规模扩大到第II阶段;由于第三阶段MP<0,则TP会随着要素的增加而出现负增长,因此也不是合理的生产区间。第II阶段方为合理的生产区间。追问

根据你的答案也是在说阶段I是合理的投入区间呀?

追答

书本所谓的合理区间是效益的尽可能大,而不存在丧失获取更多效益的1可能生产状态,作为理性的经济生产者其必定会将生产规模扩展到第二区间,AP最大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