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如题所述

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
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
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以上个人意见,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30
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 costing),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固定成本指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变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取决于变动生产成本多少,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 要使成本降低就必须降低其中之一。
因此,变动成本法计算所提供的成本资料, 可直接分析因成本控制工作本身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同时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调动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30
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发达西方国家的企业为加强内都管理和控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系统。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   本-成本,量-业务量,利-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本量利分析。利用三者之间的规律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提供财务信息,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成本决策时,应特别注意成本、产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即应进行本量利(CVP)(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分析。我们知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获利,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是支出构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业节约费用、节约成本一样,为了获利,企业开始节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与管理会计中的基本决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点。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应关注税收成本性态影响提一些自己的观点。 本量利分析,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定产销量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其原理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   由于税收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成本的构成部分,基于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以分别归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就是我们常提及的税收成本性态分析。 如营业税,由于应纳税额 = 营业收入×税率,营业税与收入总数量呈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因此,营业税可以归入变动成本;再如房产税,若采用公式应纳税额= 计税房产余值×1.2%来计税,营业税在一定时期内(计税房产余值不发生变化)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可以归入固定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量利分析中税收成本性态的影响: 我们先给出本量利分析的计算公式: 利润=(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并设定如下前提:   (1)产销量能够一致;   (2)例中所给出的成本不含所给出的税金。 例1,某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产品销售价格为26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增值税税率为4%,固定成本为8万元,预测市场销量为8000台,能否投入经营?若市场销量为12000台,结果该如何? 如前所述,由于应纳增值税随业务量增减变动呈正比例变化,因此可归入变动成本。 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 利润=[26-15-26÷(1+4%)×4%]×8000-80000= 0(元) 可见,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企业如投入经营为盈亏临界状态,因此,方案不可取。而在这个方案中若忽略税收变动成本影响,利润=(26-15)×8000-80 000=8000(元),看起来有盈利,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在市场销量为12000台的条件下: 利润=[26-15-26÷(1+4%)×4%]×12 000-100 000=20 000(元) 可见,若市场销量为120000台,企业投产可获利20000元,因此,该方案可取。 例2,某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企业应纳房产税 5万元,年折旧 7万元,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进行市场决策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年纳房产税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可归入固定成本,我们先计算一下利润为零的市场销量,也即损益临界点。 利润=(25-15)×销售量-7000-5000=0 销售量=(70000+50000)÷(25-15)=12000(台) 企业可做筹划如下,若该期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1200O台,企业方能获利,投产方案才可取。否则,方案不可取。 例3,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车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为15万元,企业主管部门要求税后利润按13.4万元上交并以此考核,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做有关分析(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 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13.4÷(1-33%)=20(万元)这20万元为最低目标利润,近似于固定成本,所以有:200000=(25-15)×销售量-150000,销售量=(150000+200000)÷(25-15)=35000(台)。 因此,若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35000台时,企业才能完成上级考核目标;否则,企业则完不成考核目标。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将各税种所缴纳税款分别归类并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前提下,本量利分析与纳税筹划思路可以很好地结合,给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13-05-30
你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