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

如题所述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呼吸作用的重要生理意义是:

①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高能化合物腺苷三磷酸(ATP)形式贮存,当ATP水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即可供植物体内生物合成、离子积累和体内物质主动运输等用,其他部分则转变为热能而散失。

②氧化的中间产物为许多生物合成过程提供原料。所以呼吸作用不是单纯的异化过程,它和光合作用一样也是植物代谢的枢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30
一、 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种类、代谢类型、生育特性、生理状况,呼吸速率各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凡是生长快的植物呼吸速率就高,生长慢的植物呼吸速率就低。例如细菌和真菌繁殖较快,其呼吸速率高于高等植物。在高等植物中小麦、蚕豆又比仙人掌高得多,通常喜温植物(玉米、柑桔等)高于耐寒植物(小麦、苹果等),草本植物高于木本植物(表5-4)。表5-4 不同种类植物的呼吸速率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生殖器官的呼吸较营养器官强;同一花内又以雌蕊最高,雄蕊次之,花萼最低;生长旺盛的、幼嫩的器官的呼吸,较生长缓慢的、年老的器官为强;茎顶端的呼吸比基部强;种子内胚的呼吸比胚乳强(表5-5)。一年生植物开始萌发时,呼吸迅速增强,随着植株生长变慢,呼吸逐渐平稳,并有所下降,开花时又有所提高。多年生植物的呼吸速率表现出季节周期性变化。温带植物的呼吸速率以春季发芽和开花时最高,冬天降到最低点。 二、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一) 温度   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主要在于温度对呼吸酶活性的影响。预先在25℃下培养4d的豌豆幼苗相对呼吸速率为10,放到不同温度下,3h后,测定相对呼吸速率的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继续增高温度,呼吸速率反而下降。呼吸作用有温度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点。所谓最适温度是保持稳态的最高呼吸速率的温度,一般温带植物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25~30℃。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因此,当温度过高和光线不足时,呼吸作用强,光合作用弱,就会影响植物生长。最低温度则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植物在接近0℃时,呼吸作用进行得很微弱,而冬小麦在0℃至-7℃下仍可进行呼吸作用;耐寒的松树针叶在-25℃下仍未停止呼吸,但在夏季温度降至-4~-5℃,呼吸便完全停止。呼吸作用的最高温度一般在35~45℃之间,最高温度在短时间内可使呼吸速率较最适温度的高,但时间稍长后,呼吸速率就会急剧下降(图5-20),这是因为高温加速了酶的钝化或失活。在0~35℃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Q10)为2~2.5,即温度每增高10℃,呼吸速率增加2~2.5倍。温度的另一间接效应则是影响O2在水介质中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呼吸速率的变化。 (二)氧   氧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必要条件,当氧浓度下降到20%以下时,植物呼吸速率便开始下降;氧浓度低于10%时,无氧呼吸出现并逐步增强,有氧呼吸迅速下降。  研究表明,在缺氧条件下玉米的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可提高5~9倍,其mRNA含量可提高20倍。 在缺氧条件下提高O2浓度时,无氧呼吸会随之减弱,直至消失。一般把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含量(10%左右)称为无氧呼吸的消失点(anaerobic respiration extinction point) (图5-21)。在氧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呼吸速率(有氧呼吸)随氧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氧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对呼吸作用就没有促进作用了,这一氧浓度称为氧饱和点(oxygen sturation point)。氧饱和点与温度密切相关,例如洋葱根尖的呼吸作用,在15℃和20℃下,氧饱和点为20%,在30℃和35℃下,氧饱和点则为40%左右(图5-22)。这种现象显然是由呼吸酶和中间电子传递体的周转率所造成的,也和末端氧化酶与氧的亲和力有关。由于氧浓度对呼吸类型有重要影响,因而在不同氧浓度下呼吸商也不一样。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当氧浓度低于无氧呼吸消失点时,呼吸商大于1;当氧浓度高于消失点时,无氧呼吸停止,呼吸商等于1。过高的氧浓度(70%~100%)对植物有毒,这可能与活性氧代谢形成 自由基有关。相反,过低的氧浓度会由于无氧呼吸增强,过多消耗体内养料,甚至产生酒精中毒,原生质蛋白变性而导致植物受伤死亡。 (三)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当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脱羧反应减慢,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时,有明显抑制呼吸作用的效应,这可在果蔬、种子贮藏中加以利用。土壤中由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土壤板结,深层通气不良,积累的二氧化碳可达4%~10%,甚至更高,如不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就会使植物根系呼吸作用受阻。一些植物(如豆科)的种子由于种皮限制, 使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难以释出,种皮内积聚起高浓度的CO2抑制了呼吸作用,从而导致种子休眠。 (四) 水分   植物组织的含水量与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干燥种子的呼吸作用很微弱,例如豌豆种子呼吸速率只有0.00012μlCO 2·g-1DW·h-1。当种子吸水后,呼吸速率迅速增加。因此,种子含水量是制约种子呼吸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对于整体植物来说,接近萎蔫时,呼吸速率有所增加,如萎蔫时间较长,细胞含水量则成为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除了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分之外,呼吸底物的含量(如可溶性糖)、机械损伤、一些矿质元素(如磷、铁、铜等)对呼吸也有显著影响。此外病原菌感染可使寄主的线粒体增多,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氰呼吸和PPP途径增强
第2个回答  2013-05-30
①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消耗。温度降低的幅度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否则细胞受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大减,也易腐烂损坏。

②氧气: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速度,也影响到呼吸的性质。绿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就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陆生植物根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数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在低氧条件下通常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都能发生,氧气的存在对无氧呼吸起抑制作用。有氧呼吸强度随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氧气对发酵有抑制作用。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降低氧的浓度,一般降到无氧呼吸的消失点,如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如酒精)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影响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

③CO2:增加 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2的浓度也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o(∩_∩)o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记得采纳哦,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