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篇《八至诗》的深意……

周中,我莫名其妙的听到一首诗: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是唐代才女李治所作,既是唐诗精华,定有一番情味,请大家探究如题

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此诗层云叠嶂,用前三句来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饱含人世沧桑的感觉,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表明作者在爱情中失意,有浓浓求不得之苦。颇有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感。

“至亲至疏夫妻”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觉,比一般的情诗情词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想说也说不出来,必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扩展资料:

《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

八至

唐代: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译文: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明人钟惺《名媛诗归》: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

清人黄周星《唐诗快》:六字出自男子之口,则为薄幸无情;出自妇人之口,则为防微虑患。大抵从老成历练中来,可为惕然戒惧(末句下)。

李季兰,原名李冶,唐朝著名女道士。六岁时,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后在十一岁时,被其父送入剡中玉真观做道士,改名李季兰。

史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李季兰风流放荡,泼辣大胆,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和当时众多名士都有来往,畅谈诗文,席间言笑无忌。后因朱泚之乱受牵连,被唐德宗下令乱棍扑杀。

清代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赞她:"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至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8
和一般将就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诗言语淡致,于平白中见奇绝。前三句只是个过场,存在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

这层云叠嶂,三句后方尽显峰峦,有一种饱经人事的轻叹,又饱含神情;自认比一般艳情幽怨的情诗爱句深刻太多~~~生活细微,万事归落;琐琐碎碎的一切轻轻含在这一句话里面。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反目成仇,这当中爱恨极为微妙……不是仅仅相恋的爱人可以体会。

写这诗的那个人必是曾经沧海,才语出惊绝~~
第2个回答  2013-05-28
看到这首诗首先是惊艳于最后一句的“至亲至疏夫妻”,把夫妻之间的微妙写的淋漓尽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若即若离,从陌生人到熟识的朋友,从朋友到恋人继而成为夫妻。爱情这条路究竟是能执手共行,亦或是终而分道扬镳?
爱情的美丽,是因为它的永不确定性,或许历经了多年风雨的夫妻,也会在危险的爱情考验中一败涂地。爱的最初,是火热的,是如胶似漆的;爱的中途,是平淡的却又是必需品,如杯子里的白开水,食之无味,弃之不可;爱的末路,是两两相忘,除了偶尔梦回、偶尔邂逅,微微颔首之外,再无其它。
而婚姻之于爱情,可谓是酒窖,是冰库。绵藏数十载,仍旧情深意重的,是酒窖。靠一纸证书来维系彼此,同床异梦的,是冰库。
每个人的爱情,都有各自的开始与结局,或喜或悲,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到最后,总会良多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