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低层、多层、高层如何区分?

如题所述

建筑的低层、多层、高层是以高度区分的,具体高度如下:

1、低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米(高度≤10米),且建筑层数小于等于3层(层数≤3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0米<多层建筑高度<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3层<层数<7层)的建筑。

3、高层建筑是指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

4、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的竖直高度值,是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城市规划控制的数据。计算方法根据日照、消防、旧城保护、航空净空限制等不同要求。略有差异。

扩展资料:

1、多层建筑的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选型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经济的重要因素。

2、高层建筑由于应力增加,设备和装修水平必须提高,施工难度增大,因而造价必然大大高于多层建筑。因此,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合作使平面布局合理,提高使用系数,做到构造简洁,自重轻,便于安装,综合降低造价。

3、通常,一般平屋顶建筑从室外地坪量至建筑物屋顶女儿墙顶的距离,而屋顶局部升起的蓄水池、电梯间、楼梯间、旗杆、烟囱天线、避雷针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不必计入。

4、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低层建筑  百度百科_多层建筑  百度百科_高层建筑  百度百科_建筑高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2

建筑的低层、多层、高层是以高度区分的,具体高度如下:

1、低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米(高度≤10米),且建筑层数小于等于3层(层数≤3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0米<多层建筑高度<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3层<层数<7层)的建筑。

指城市中挖掘土地潜力而提高建筑容积率。在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条件下,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层数,既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土地,发挥土地潜力,又能促进产业的置换。

根据国外资料的统计,9至10层住宅比5层可节约用地23~28%,10至17层的住宅,则比5层的节约用地32~49%;若从5层提高到9层,则建筑容积率可提高35%。

3、高层建筑是指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高规》(JGJ 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扩展资料:

多层建筑优缺点

优点

1、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时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即可竣工。

2、无须像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3、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造价较低,易被购房者接受。

缺点

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2、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建材、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层建筑



百度百科—多层建筑

百度百科—低层建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1)1~3层为低层住宅;

(2)4~6层为多层住宅;

(3)7~9层为中高层住宅;

(4)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三章第一节第二条规定:“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扩展资料:

低层住宅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

1、城市集合型:城市范围内以集中形式建造的低标准的低层住宅。统一建造方式、较高人口聚集度,较明确的群体组合。

2、别墅:副宅,住宅以外供游玩、修养的园林式住房,分城市型和郊野型。建筑标准和环境标准较高,建筑密度相对较低。

参考资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第1.0.3条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 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第3.0.3条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多层,中高层,高层。另据第5.0.6条,住宅净密度的规定分解为住宅建筑净密度和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也是按多层,中高层,高层分别限制。本条参见《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一方面,层数越高,单位面积的建筑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层数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土地成本。因此低地价地区建筑成本占总体开发成本比重较高,通常选用低建筑成本的多层来降低总成本。高地价地区因地价成本占总体开发成本比重较高,通常选用高层来降低总成本。

  4-6层的多层与7层-9层的中高层最大差别在于7层以上必须装电梯。而4-6层的多层仅有极少数的高端楼盘配置了电梯。依《住规GB 50096》第4.1.6条,入户门高于16米就必须装电梯。6+1类的入户门在第六层,计作六层。细节差别就太多了,多层阳台的栏杆高度不低于1.05米,中高层不低于1.10米(GB 50096 第3.7.2)。多层楼梯的宽度不低于1米,中高层楼梯宽度不低于1.1米(4.1.2)。

  其他的差别包括多层的建筑容许使用砖混结构或底框结构。(还要看当地情况,9度设防区禁止底框结构,8度设防区容许底框结构建6层,6度设防区容许底框建7层)。而中高层结构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则要用框剪结构。传统上砖混结构的建筑成本较低,但近年来的趋势是多层建筑中使用框架结构的比例上升,砖混结构的使用圈梁,构造柱配筋率较高的约束砌体结构更加普遍。

  7-9层的中高层和10-11层的高层最大的区别在于,7-9层的中高层适用的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根据《建规》8.4.1 条8层和8层以上应设消火栓。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45-95》第1.0.3条,中高层不适用该规定,而高层适用。依照《高规》3.0.1条规定,10-18层的高层耐火等级要求是二级,19层及以上的耐火等级要求是一级。

  这里不单单是层数的问题。同样层数的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高于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比如对消防电梯的要求单元式高层12层及以上的必设,塔式的话10层及以上必设。《高规》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只要满足1.1米宽度,台阶之类标准的就算疏散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的要求一路上行。
  在各个规范中高度超过16米,高度超过32米,高度超过50米。大致就是6层以上,11层以上,18层以上。以上分类体系在现行建筑标准中普遍使用。现行国家标准中没有小高层的概念。小高层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有些标准用其他区分,比如考虑控制建筑体型系数时《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标准分区采用了≤3层,4~8层,9~13层,≥14层的区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5-28
按照建筑物层数或高度划分 住宅建筑的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小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低于24m为多层建筑。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其是居住建筑或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联合国经济事务部于1974年针对当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种类型: 低高层建筑:层数为9-16层,建筑总高度为50m以下的建筑物。 中高层建筑:层数为17-25层,建筑总高度为50-75m的建筑物。 高高层建筑:层数为26-40层,建筑总高度为75-100m建筑物。 超高层建筑:层数为40层,建筑总高度为100m以上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