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什么样的人生观?

什么意思?慎独是什么样的人生观?

学习《中国哲学史》课程一段时间以来,跟随老师踏上一条“说易、解儒、释道”的心灵之旅,沿途涉猎了《周易》玄幻莫测之境,饱览老庄 “无为”之道,体味儒家之修身养性、乐感人生,感触颇多。然掩卷沉思,唯有儒家“慎独“二字给我触动最大。 一、慎独之精义不同的人都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里,因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独到人生观的权利和自由,就譬如儒者们都在积极的“入世”和“入仕”,庄子却在逍遥游,相忘于江湖。我认为,无论什么人,都要懂得活在当下,个体性永远脱离不了社会性的约束,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生存环境,我更推崇儒家的“修身养性,乐感人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如果将王国维的诗与人关系观点匹配到儒家人生观,我认为恰到好处——既要积极的融入社会,修身养性,入乎其内,又要学会超脱,乐感人生,出乎其外。此之谓儒家之高明之处矣。而要达到以上人生境界必离不开“慎独”二字。领悟到“慎独”之精义并不简单,而要身体力行的做到“慎独”更是难上加难。“慎独”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即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不能自欺欺人,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有道德的君子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在这里,“慎”即为谨慎、慎重,“独”就是内心的专一和真实状态。无论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独处,都要保持内心的专一和真实,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表里如一。尽管也有人说:慎独观念其实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当代社会不再适用。笔者不敢苟同以上观点,在封建时代,慎独的确是统治阶级拿来教化民众的工具,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工具”拿到今天就百无一是了,这个“工具”本身是好的,只是看什么样的人用它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当代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人心浮躁,欲念横生,用慎独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高雅情怀和道德操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修身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修身是内因,而其它的一系列修身养性之道只能算作外因。慎独的修身观念是能从本质上提升道德情操的修养方法,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对于社会家庭等客观环境,固然需要保持道德观念和崇高理想;而对于个人,特别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是要注重保持、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 二、慎独需诚意要做到慎独,首先必须做到“诚意”。《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辅之以“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慎独被归在“诚意”一章,所以要做到慎独,前提就是要诚意。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由此可见,做人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正如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内心的赤诚和外表的道德是否统一,按照荀子的观念,只要内心有诚意,自然六根清静,八风不动,天地可鉴。诚于内而形于外,人们才会认可你,内心不净,外表装纯,必为人所鄙视。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到诚意正心方可独立谨慎。“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举个例子,汉朝的杨震两袖清风,为人称赞。有一次,他被调任为东莱太守,上任之前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吏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在这个故事里,杨震的确是诚心正意的典范,在他眼里天地物我一体,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大白于天下,不必遮遮掩掩。相反,王密的表现就让人失望,表面上廉政清明,背地里行贿干坏事,实在是算不上君子。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上述描写的这种口是心非的小人,本来没什么道德修养,在人前貌岸然,俨然一个正人君子,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殊不知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成克杰曾说过“感人至深”的话:“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好呀!”。表面上听起来,人们会觉得真是三生有幸,遇到如此亲民爱民的父母官。但最后却因为道德败坏而遭到人民的审判。另有原山东省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建学曾这样解释“钱”字:“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着金库,伸手就要被捉。此人如此精明,对钱财看得很透,按理说对行贿受贿一类违法行为应该敬而远之,但是最终他还是忍不住向“钱”伸手了,所以顺理成章的被捉了。两位高官嘴上宣扬道德法律,但却用它埋葬了自己,究其原因,当面是君子,背后是小人。如此可见,慎独需诚意。 三、慎独在隐微《礼记?中庸》第一章有云: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是说,人生之“道”是不可离开身体片刻的,灵魂不能脱离肉身,品德高尚的人在无人看管、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谨慎处事,方现人生之本质。正如谚语曰:“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该篇画龙点睛之笔,其重要就在于“隐”和“微”。也就是说,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细节处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所在,伪君子无论掩盖得多么完善,但总有露马脚的那一天。品德高尚的人在隐微之处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这是人格健全的表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慎独之难也就难在这里,真正能够做到摒弃双重人格而达到表里如一需要的长期的、细节的、春风化雨般的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够做到这一点,方可无愧于天地,倘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甘为口蜜腹剑之徒,必将心魔附身,如坐针毡。慎独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只有经过艰辛努力和磨练,才能做到慎独,然而,很难做到不等于无法做到。“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万丈高楼平地起,坚持不懈,慎独的境界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举一个例子,去年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范跑跑事件”名噪一时,当时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专门让主角范美忠和事后被赋予“郭跳跳”之称的郭松民进行一场电视辩论。面对所有人的质问,范跑跑自始至终都从坦言自己遇到地震先行逃走的心迹历程,他宁愿做个“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相反郭跳跳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跑跑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俨然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但他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对人的尊重。或许他身处范美忠当时的境遇是,没准儿脚底抹油跑得更快,但事实上他是在贬低别人使自己表现得“崇高”。 这是道德强迫!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节目播出后,郭跳跳立即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我个人也是佩服范跑跑的勇气和表里如一而鄙视郭跳跳的伪道德。 四、结语慎独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比起儒家其它的仁义道德教化,慎独显得特立独行,它就如一个璀璨的明珠,可望而不可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个人都可以标榜自己的仁义道德、忠信笃敬,但一定要经得起“慎独”的检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4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第2个回答  2021-03-22

古训:慎独是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