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的产地

如题所述

洮砚产地在历代曾隶属于陇西、巩昌、狄道、临洮、岷州、会川、洮州等处分别辖,又因行政建置废设无常,以致洮砚石料产地众说纷纭。 历代关于洮砚产地不同说法,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产陇西之说:秦汉时砚材产地属凉州刺史部,属陇西郡所辖,后代修陇西之方志者,以此为据,断言“洮砚出陇西”。隋唐时,此地隶属于陇右道,再者明清时洮州隶属于巩昌府辖 ,巩昌府治在陇西,因有是说。此谓以府治称产地,犹今之称“洮石产于甘南”者。
产陕西之说:明初至清雍正时期,洮州卫属于陕西都司统辖。明、清间修史编志者,均以陕西统称,以省级都司治地称产地,犹今之称“洮石产于甘肃”者。
产狄道(今临洮)之说:秦汉以来,洮砚产地属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地。唐末,此地被吐蕃占踞。宋代文人对洮砚产地的史料记载均以此为据:“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而今天的临洮县古为狄道县。 《狄道府志》里也有“洮砚产狄道”的记载,其原因一据史料古今地名混淆;二据产地附近的藏巴哇等地曾一度隶属于狄道府所辖。另一原因是建立在“产陇西”基础上的,秦汉以来的陇西郡治所曾屡设于狄道。
产河州(今临夏)之说。原因有二:一是洮砚产地曾经一度属河州镇统辖。其二是河州也是洮砚产品的贸易市场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
产洮州(今临潭)说:卓尼虽久为土司统治,但仍有洮州、临潭县的行政建置称之。加之历史上最初的临潭县治所在即今卓尼县境内的洮水南岸。整个明清时期,卓尼又归洮州辖属。所以,历史上洮砚的产地宣称为“洮州”。
产岷州(今岷县)之说:其原因有三:一是砚石产地石门峡口,历史上长期为岷州所辖(现今的卓尼所长期受辖于洮州;二是岷州城有许多砚工,常从产地购石,于城内刻砚,且洮砚贡品也多出自岷州工匠之手;三是岷州离产地较近,贸易流通渠道畅通,是洮砚产品、石料的三大集散地(河州、洮州、岷州)之一。同治之乱,大多洮州工匠逃到岷州城避难,久而久之,岷州便成为洮砚的生产中心。

实际产地:洮砚石材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东北境内洮砚乡的喇嘛崖、水泉湾一带,自古便有藏王故里——洮砚之乡之说。历来因区域管辖的划分,导致说法甚多。但实际产地仅此一处,从未变更。
岷县地处洮砚乡上游,洮砚石材矿矿体延伸到岷县,颜色有些许相近,但石材品质和卓尼县喇嘛崖、水泉湾一代相去甚远,手感粗糙无光泽,严格来说并不适合做砚台,只因现代人磨墨较少,故对其石质要求不够苛刻。岷县石材储量较大,品质较差,几百元的洮砚随处可见。而喇嘛崖、水泉湾一带矿产资源历经千年的开采,已几近枯竭,加之引洮工程对坑口的淹没,人力已无法进行开采,资源的稀有也导致得一方老坑石洮砚已非易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