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刻钟是多长时间?

那一盏茶呢?一柱香呢?

15分钟。

古人计时也说“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于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

日晷是在一圆盘当中垂直树立一杆,利用阳光下立竿见影的移动来计时,并以盘上刻痕为时间标记,即所谓的“晷度日刻”。

最初用漏壶计时,一昼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在时间长短上有出入,直到清代改为一百刻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于现在所说的十五分钟。

扩展资料:

1、一盏茶、一炷香

明清小说中常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用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叫做“一盏茶”时间。

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2、“三更”和“半夜”

除了地支计时法,古人还为漫漫长夜单独制定了计时法。古人把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两个小时。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与常人理解不同的是,一更并非对应子时,而对应的是戌时,也就是说,夜从戌时(黄昏)开始,卯时结束。这样一来,“三更”正好对应“夜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更半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刻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1
一刻是15分钟
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一柱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19
前面说一刻是十五分钟。后面又说一天十二个时辰,一时辰四刻,这不是矛盾吗?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两小时,一时辰四刻,这样算不是一刻三十分钟吗?
第3个回答  2017-10-30
最佳回答的问题有矛盾啊!!一小时有4刻钟,也就是说每刻15分钟,你说一刻等于三盏茶 15除3等于5,也就是 一盏茶等于5分钟,你有说道:一柱香等于5分钟,一盏茶等于10分钟是不对的,那一刻钟岂不是30分钟,别忘记一个时辰4刻钟,难道说一个时辰120分钟?十分费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12
一日有十二时辰,午夜23:00至1:00为子时;中午11:00至13:点为午时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