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在古代叫什么﹖

如题所述

黄山在古代叫黟山。

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

据地质资料分析,黄山在四亿年前元古代震旦纪是古扬子海,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变为陆地。此后,又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磨砺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礼,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雄奇险幻的景色,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释义:去过五岳之后,其他的山不过如此,无需再看;而看过黄山之后,发现五岳也不过如此了)”的美誉。

扩展资料:

黄山之美在于其险峰林立,危崖突兀,巧石怪岩犹如神工天成。

黄山多陡壁尖峰的主要因素是花岗岩垂直节理比较发育。花岗岩是炽热的岩浆体冷却形成的,按照热胀冷缩的物理学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其内部产生了很多裂缝,这些裂缝在地学中叫做“节理”,有垂直的,叫竖节理或垂直节理;也有横的,叫横节理。

黄山景观的形成与节理密切相关,山峰的陡壁,深谷的边坡,往往就是裸露的垂直节理面。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激烈的冰冻风化作用,黄山海拔最高超过1800米,山顶的寒冻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节理和矿物颗粒间含有的水分在冰缘环境中反复冻结和融化,冻胀作用和矿物颗粒间的差别胀缩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崩坍,留下零星的石柱。

“十八罗汉朝南海”“仙人踩高跷”等著名景点,就是冰冻风化作用残留的冰缘岩柱。

在温暖潮湿期,化学风化对黄山地貌景观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岩石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被破坏,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叫球状风化。

球状风化的结果就是奇特的花岗岩石蛋地形,典型的例子就是狮子峰前的“猴子观海”、鳌鱼峰顶的“螺蛳”和天都峰顶的仙桃石。

黄山地貌的雕刻师,除了风化(岩石腐烂)、寒冻、雨水冲蚀、重力崩解,还可能有冰川作用。浦庆余告诉笔者,这牵涉到一桩科学悬案,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是否有冰川发生”。这一问题自李四光1922年提出“黄山有山岳冰川”至今,在地学界仍未有定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图说天下 >>黄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图说天下 >>黄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科学谜题:黄山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黟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改为“黄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30
黄山,因为其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黟山。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改为“黄山”。

希望能够帮到您!
第3个回答  2013-07-30
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古称黟山,唐改黄山,今属黄山市。
第4个回答  2018-03-04
哈哈好好好ヾ ^_^?哈哈(?ω?)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