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注射液和维生素d2注射液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适用人群不同:

D3为维生素类药。具有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

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

二、用药剂量不同:

D2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每日应用5万单位超过6个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D3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

三、来历不同:

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肝类,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含量最丰富。

维生素D2来源于植物性食物,酵母,蕈类等含量较多。

扩展资料:

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3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3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3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生素D3注射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常见维生素D有两种,其中维生素D2为骨化醇,维生素D3为胆骨化醇.无论维生素D2还是维生素D3,本身均无活性,需经肝,肾细胞的两次转化生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2后,能促进钙,磷在小肠内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的能力下降,血中钙,磷水平较低,成骨作用受阻,甚至发生骨盐再溶解——儿童称为佝偻病,成人称为骨软化症.

维生素D3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了,另外,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肝类,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含量最丰富.维生素D2来源于植物性食物,酵母,蕈类等含量较多.

贵的和便宜的效果差不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31
VD2用于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病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VD3主要调节钙、磷的代谢,适应症与VD2相同
第3个回答  2013-07-31
药效是一样的,促进钙的吸收.
第4个回答  2013-07-31
安全性不一样,维生素D2安全性是维生素D3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