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恐惧?

如题所述

认识恐惧的方式

对恐惧这一现象做出切实的分析,总的方法是出于这样的基本构想,即生活总是向个人展示出特定的、持续不断的威胁和机遇。

威胁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意想中的;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是由精神和社会因素构成的想象;还可能是隐隐约约地以心理或精神危机的形式出现。个人既可能充分清醒而明智地去应付危险,也可能是慢慢地去摆脱危险或者装作若无其事。有些人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认识这种危险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也有些人低估了危险的严重性,从而使自己遭受伤害和痛苦;还有的人过分夸大了危险程度,把些微的挑战都视为可怕的、毁灭性的危险,如临大敌。我们对危险情势的认识与我们童年所受的教育及其禀赋有密切的关系。一旦感受到威胁,便有两种可能的防卫机制立即和自动地发挥作用,它们均是内在的防卫机制。但是,究竟是哪一种防卫机制占主导地位,则要取决于每一个人生活经历的性质。

这两种防卫机制就是恼怒和恐惧。对这两种相伴而生的机制做进一步的考察便会发现,二者都包含三个阶段,头两个阶段是相同的。第一个阶段是发出警报信号,报告威胁逼进的可能性;第二个阶段是出现焦虑反应,从而调动必要的防卫力量。第三个阶段,如果是以恐惧为主,那就可能欲求逃避或撤退;如果是以恼怒为主,那就可能产生进攻的欲念,即想以进攻去消除威胁的根源。焦虑伴随着恼怒和恐惧出现,在研究中和临床实践中都可以观察到。当一个人受到威胁时,恼怒与恐惧两种防卫机制都被调动起来,两者都伴随着焦虑,或欲逃避,或欲进攻。

在婴幼儿时期,很难区分孩子的恼怒与恐惧两种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是混淆在一起的。随着个人的成熟,积累了经验,从他的生活中找到了效法的样板,两种防卫机制中的某一种就逐渐成为他的重要自卫方式。然而,这并不自动的排除另一种反应。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中,对危险做出的反应或多或少既有恐惧,又有恼怒。其次, 在我们以其中的某一种情绪做出反应时,另一种情绪反应也是存在的,只是不那么明显而已。

这两种防卫反应都是在情绪方面。在此阶段,个人尚未让自己采取任何行动(或行为)。下一阶段则是抉择阶段。此时个人有两种基本选择。第一种是富于“害观性、创造性”的抉择。它包括对威胁的现实主义评价和对其做出独特的反应。在此过程中,个人把握了威胁的程度及其相应的重要性,并估量自己对付这一威胁的能力。接着,个人便做出决定,或是实现其逃避的欲念,或是泰然处之,或是以斗争去消除威胁的根源。在其中的任何一种抉择中,只要是以“客观性”为前提,恼怒与恐惧的反应都可用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都可以被解释为具有建设性。富于客观性与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其本质在于创造性。一个人在充分明智的状态下去对待威胁,就可以调动他的一切资源,包括他所积累的天赋能力,他的生活经历所给予他的大量储备,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独具特色的。这一结果说明,为什么人类具有对威胁和危险做出多种反应的能力。所有这些反应都是健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艾德勒(ADLER)对这种创造性动力的存在及其在个人生活表现中的作用做了如下说明,他强调“不在忘记这样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内在的禀赋,也不是环境,这两个因素只是给个人一种前提和影响,个人要根据他具有的创造能力去对这两个因素做出回答。”

另一个解决的办法,即病态的解决办法,则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错误认识之中。我们的人格围绕着禀赋与环境转,把预感到恼怒与恐惧及其所伴随的焦虑一古脑儿地注入情感之中。如果我们的模式与经验是采纳恼怒的机制,却又有恐惧的倾向,那么病态的解决办法就在进犯行为中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并非作为行动而出现的恼怒和习得的进犯行为之间的脱节是显而易见的。恼怒是为保护个人的完美而出现的一种防卫情绪,它并不包含破坏性的成份;而进犯则是一种负面的防卫行动,它是由个人的特殊经历所致,是习得的行为,并全是与个人的完美背道而驰的。

在恐惧的情况下,个人的病态行为表现为设法逃避或麻木不仁。设法逃避包括诸如使个人低估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威胁的严重性和程度,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行为。有着这种生活方式的个人是担惊受怕的、无所适从的、内疚的、病态的和羞羞答答的。他们在机会面前躲躲闪闪,过着一种与世隔离的、消极逃避的和空虚无聊的生活。
麻木不仁也是许多人面对威胁时的一种解决办法。此时,个人由于种种的实际目的,逃避抉择,抛弃希望,否定自己实际上拥有的潜力和素质,这种潜力和素质是别人客观上明显可见的。

参考资料:http://www.earth365.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6
因为人这个东西很特殊,他有七情六欲,因此就对一些东西特在意,很害怕失去他(她。它),所以就会在失去这个东西的时候感到很彷徨,很害怕,从而感到恐惧。
第2个回答  2020-02-03
因为人生活中,会有一些可怕的人,可怕的事,自然而然的就回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