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古代为什么有“化为灰灰”这种说法

好像古代最先佛本故事或者道家故事之类的喜欢这样说“天道之下,化为灰灰”,比如封神榜什么的爱穿插这么一句

我想知道,为什么不说“灰烬”不说“飞灰”,而说成“灰灰”呢,难道古人也喜欢偶尔卖萌吗?这个重叠的“灰灰”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可能是当时的行文用词就是这样、只有现在的人才以为叠词很萌
(ps:一些小孩纸说话惯说叠词、一半是因为大小脑词汇跟不上他说话的速度、而小孩自己本身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叠词,一半就是一些无聊的父母在教小孩纸说话的时候老教叠词、)、
古人日常的说话以及行文讲究平仄声调、所以也有可能是组字变调。。
像现在比如两个三声的字组成词、前一个字就会三声变二声地念【例如:蚂蚁(ma三声 yi三声 )
再说别说殷商时期了、就是民国时期、【灰】字的念法可不是现在这样、、

PS:39开头的那个网友到底是怎么混上6级的?鄙视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1
可能是叠字,起强调作用,也或许是拟其形貌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0
灰灰,前一字表颜色,灰色,形容词;后一字表形态,灰尘、灰烬,名词
第3个回答  2013-07-30
卖萌貌似不需要讲时代吧!
第4个回答  2020-08-27
正常的是“化为飞灰”,

“化为灰灰”那是鸟语不是人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