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的纺织厂工资高待遇又好

广州的最好

“今天主要是来看看,有没有待遇更好的工厂,如果有,我也准备跳槽。”来自安徽的卢小峰陪着老乡在劳动力交流市场转悠着,“现在我在横林的一家金属加工厂干车工,每月1500元,但是不包吃住,如果这里厂能够提供食宿,工资不低于现在的标准,我就换。”说话时,卢小峰的老乡、25岁的张美凤正在和一织布厂谈,“我们厂里条件好,包吃住,洗澡时热水,生病还有厂医,每天工作10个小时,做得好一个月2000块都有,年底还有年终奖。”“一礼拜休几天,签劳动合同吗?”对现在的劳务行情,张美凤显得很熟悉,“现在1500元是行价,刚才有家纺织厂说是每天工作8小时,还有双休,也有1500元。”

  “春节后企业需要大量工人的时候,往往是企业对民工们最‘温情’、老板和民工最‘和谐’的时候。”武进区一名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是说,“这时候民工和老板的角色可以说是互换的,是民工挑企业,而不是企业选民工。因为民工少,没得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而且现在民工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来上班都需要企业签劳动合同。”

  据了解,目前在常武地区,民工的工资普遍比以前上扬,从各行业分析来看,已经达到每月1000—1200元左右,一些熟练的技术工种则更高,但是相比周边的无锡、苏州地区,则还是有200—300元的差距,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民工流往无锡、苏州,甚至待遇更高、保障更好的浙江。“民工的流动性是天然的。哪里工资高、待遇好,自然就去哪里。”该工作人员表示,“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好事,逼着我们的企业要善待民工,不能像以前‘民工潮’那阵子胡来了。”

  工人紧缺,一些小企业、小作坊面临关门停产

  以前是担心订单少、开工不足关门,现在是担心工人不足而关门,这种势头,在武进的一些小企业已经出现。“已经来了5天了。我这次要招20个工人,到现在只有招了12个。再招不到工人,我也准备把家里的12台织布机卖掉”,武进庙桥的一家纺织小作坊老板显得很是无奈,“我们那里好几个小老板因为招不到工人已经停产了。现在民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就算招来他学到了技术,保不准又要跳到更大的企业里去,那里的待遇比我们这种小厂要好。”

  不仅民工少、待遇要求高制约着这些小企业、小作坊的发展,同时,一些大企业的“用工政策”同样也“挤压”了小厂的生存空间。同样是纺织厂,由于小作坊的成本低,对一些大企业在竞争中产生了不利的因素,一些大纺织厂开始采用“挖走工人,让你关门”的策略来“对付”低成本的小企业。

  “同样的布,这些小厂的销售价格我们连成本都不够。我们这样的正规企业要给工人办社保、提供食宿、还要交税,成本自然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在湖塘拥有一家规模纺织企业的老板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些“赌气”,“他们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的成本低,在价格上我们怎么竞争?那我就只有一个办法,出高价把工人都挖过来,情愿没活干我养着,让他没工人自然关门。”

  “民工荒”的背后实质上是“技工荒”

  “粥多僧少。”武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李剑青局长比喻道,“拿武进来说,我们和盐城的阜宁是全省南北劳动力对口交流地区,我们这几年每年有8000个劳动力名额给阜宁,但是年年招不满,去年连3000个都招不到,阜宁的劳动部门告诉我们,他们那里自己也缺民工,都要出去招民工,哪有名额再给我们?”李剑青说,“现在我们招工只能去更远的安徽等地去招,越招越远,而且越来越难招。但就是这样,缺口仍然很大。”

  一方面,企业出现“民工荒”,而另一方面,仍有很大数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我问了好几个单位,说都要熟练工,像我这样没技术的不需要。”淮安人张力军显得有些沮丧,“来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工作。实在不行,还是回老家种地算了。”3年前,20岁的张力军初中辍学后,就随老乡四处打工,广州、苏州、江阴、武进,做过保安、送水、煤气罐,干的都是力气活。几年下来,他发现工作其实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找。“现在待遇好的单位都要求有一技之长,不要技术的工资都不高,加上在外面还是吃饭、租房,还不如回老家种地。”

  “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李剑青用一句“官方式”的语言来解释这种“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的现象。他接着说,“我们不担心‘民工荒’,只要提高工资和综合福利水平,普通工人并不难招。真正担心的是‘技工荒’,没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很难找到工作。而技工短缺,技能人才不是提高待遇就能解决的。”

  对于“技工荒”的现象,武进劳动部门这几年已经意识到并开始行动起来,诸如给与民工同等市民待遇、提供免费培训技能等,甚至帮用工企业进行订单式的培训,你企业需要什么的技术工人,我就帮你培训什么样的工人。另外,一座新建的全省一流的劳动力培训中心即将建成,可望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7
长乐的,六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