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子?

我是东北人,几天前去贵州玩,朋友带我去挖地瓜(不是红薯,学名我也不知道)。挖着挖着,就挖出来一条虫子,圆圆的黑色有红斑,当时虫子是盘着的,所以看不出来有多长,不过应该有10厘米+了,跟蛇有些相似。问朋友,朋友说是雷公虫,本来想拿木棍捅的,朋友不让我也就没捅。回东北以后我百度了一下,妈的雷公虫原来是蜈蚣的四川方言,给朋友打电话她也说不知道。网上查了几天也没查出来,有没有贵州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啊?好奇死了!
对了那个虫子还要褪皮!

你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虫子啊?这虫子学名叫马陆,俗称千足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5
马陆(千足虫)属于多足纲动物,全世界共有1万多种多足纲动物,包括蜈蚣。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赤马陆,可达30厘米长,身围直径有2.5厘米。身体黝黑光亮,有时还有红色条纹,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其实,它根本没有1000条腿。事实上,它的脚足不到200对,但这已经是一个不少的数目了。
中文学名: 马陆
拉丁学名: Spirobolus bungii
别称: 千足虫;maln;Prospirobolus;Prospirobtusjoahnsi;Brolenann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多足纲
亚纲: 倍足亚纲
科: 圆马陆科
分布区域: 世界性分布

马陆也叫千足虫。

马陆隶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倍足亚纲。国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大型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倍足纲(Diplopoda)动物。倍足纲与其他数纲动物常合称多足类。马陆约10,000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

体长2~280毫米。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倍足纲包括常见于许多花园的种类,如土马陆(Julus terrestris,有时作Iulus terrestris)其体长为25毫米,原产於欧洲,已引进北美;体光滑的种俗称切根虫(wireworm)。有的马陆无眼,颜色鲜明,如25公釐长的温室马陆(Oxidus gracilis)。最醒目的常见种之一为美国东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长10厘米,有黑、红两色。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
马陆
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山蛩虫科。身体分头和躯干土马陆(Julusterrestris)两部分。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体长圆而稍扁,由25~100多体节组成。
马陆
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中国各地多有分布。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该地区年平均凋落物量的21%,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摄食效率不同,
马陆
其同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粪便排泄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林型下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通常,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马陆的个体数量季节变化明显,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对大型土壤动物的饲养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马陆所作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到;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十五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

马陆(5张)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的多。
第2个回答  2013-08-05

没照片,不知道你说是哪种,带足不带足像这种么?

第3个回答  2013-08-05
你挖到人家的金蚕蛊了
第4个回答  2013-08-05
这个叫做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