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般在多少温度下会中暑

如题所述

人一般在33摄氏度及以上下会中暑

温度在32℃,湿度在60%以下时,属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阶段。到了35℃,湿度高于60%,就是容易中暑的临界点。一旦超过人体温度37℃以上,湿度大于80%,就很容易中暑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该《通知》强调,要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组织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通知》还强调,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根据国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六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而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扩展资料:

预防中暑的方法

1、夏天的中午,烈日当头,酷暑炎炎人们最容易疲劳犯困。我们不仅晚上要睡好休息好,而且适当的午睡一会不但可以避开高温而且可以养足精神,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不仅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也是预防中暑的很好措施。

2、高温酷暑的夏天,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补充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3、夏天为了预防中暑,同时应注意饮食,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少吃些高油高脂食物,尽量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夏季的营养食物应该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 、B1 、B2 和C。可以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食物

4、高温酷暑,要尽可能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在家中要通过空调、电扇来降温。如果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电扇已无助于调节人体的热平衡,则可通过洗冷水澡或开空调等通过物理方式来进行人体降温。

5、夏季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因此夏天出行应尽量避开中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等。若出现中暑症状就可及时服用防暑药品缓解病情。

温高时出门要做好防晒的工作,遮阳伞、遮阳帽是首选,在阳光下暴晒,往往是最容易中暑的。除了防晒外也要保持自己身体的散热良好,不要因为怕晒黑,防晒衣、防晒口罩等等全往身上裏,要看自身是否能承受,一旦身体温度过高就要将这些去除以免中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温热浪来袭,关于中暑你了解多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暑丧命真是太吓人了 预防中暑五大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温高湿来袭 如何预防中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一般来说,温度在32℃,湿度在60%以下时,属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阶段。到了35℃,湿度高于60%,就是容易中暑的临界点。一旦超过人体温度37℃以上,湿度大于80%,就很容易中暑了

专家提醒温度高于37℃最易中暑

东南快报记者 朱玉 见习记者 黄晗 2007年07月16日

从7月3日起的一周内,福州连续有3人因高温引发猝死。高温天气的诸多危害,中暑虽是小病,但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上周健康吧刚刚跟大家说了小孩的暑热症,那么成人中暑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门诊部主任谷颖成大夫给大家详细地说说吧。

本专题指导医生

谷颖成 主任医师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门诊部主任)

最轻的中暑叫热痉挛

谷主任提出,其实中暑是咱们老百姓通俗的说法,现在有个更科学的说法,叫热综合征。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其他季节,如果在高温工作环境里没防护好,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因此,这些都属于高热带来的症状。

中暑根据受热的原因不同,有好几种反应,有轻有重。首先,咱们来看看最少见也是最轻的热痉挛。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不停地产生热量,还要把一部分热量散发出去,才能让体内热量达到平衡,我们才能觉得舒服。如果身体发现周围的环境温度很低,就会通过皮肤感触,然后报告给中枢神经,中枢神经马上指挥皮肤和其他器官减少热量散发,免得自己变成冰棍。

同样的道理,如果周围环境很热的话,皮肤作为散热大户,执行中枢神经的指挥,开始挥汗如雨。随着汗液蒸发,很多热量就被带走了。

可是要知道,咱们出的汗并不是白开水,很多微量元素,特别是盐分中的氯、钠成分会跟着汗液大量外逃,所以你会发现衣服前心后背有盐花泛出来。

而这些成分,是血液、细胞液等体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先是从细胞外的体液中溜到汗液里,蒸发掉。当细胞外液中的氯、钠不够蒸发了,身体就拆东墙补西墙,把细胞内液中的成分拉出来,继续蒸发。于是,体内的这些微量元素越来越少,都不足以让细胞正常工作了,就会使人出现痉挛、抽筋的症状。

中暑里比较麻烦的是热衰竭

除了热痉挛,中暑还有其他症状,像热衰竭就是比较麻烦的。人的血管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受到冷刺激,血管会猛然收缩,这就是冬天心血管病人容易心梗的原因。

到了夏天,为了把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靠近皮肤表层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尤其是在高温环境更是如此。

别忘了,高温的时候,身体还在不停出汗呢。汗越出越多,血液越来越黏稠,越来越少。就像一小股水,在1厘米粗的管子里流显得很充盈,但是还是这么大小的水流,换根1米粗的管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血管也是这个道理,一旦血流量减少,而血管却仍在扩张,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先是输回心脏的血液不足,心脏吃亏,再是血压不足输送到各个脏器的血液不够。这就是体内循环衰竭的过程。

这个时候,人已经出现昏迷,如果没有及时降温,采取措施,很有可能休克,出现生命危险。到这种时候,即使抢救回来也常伴有脏器衰竭情况。

热射病最常见也最危险

热射病也叫做日射病,听名字就知道,这种反应有高温还不够,必须有室外的强烈日光照射。

就算没有大量出汗,并且排除掉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带来的循环衰竭,只要太阳光足够强烈,我们一样会中暑,甚至更加危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8
42度
第3个回答  2013-08-08
40
第4个回答  2013-08-08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