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攻城之时百姓安置问题

古代外城之外是否还有人居住?有的话当敌军临城他们又如何安置?护城河在战争中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个问题大发了。
城内是“国人”,城外是“野人”——一听这名字,你就该知道城内外的居民政治地位肯定不同了。所以,肯定有——只是,战争打到出现“攻城”的时候,一般也打了相当一段时日了。所以,城外的居民一般不会太多。关于安置,那就要看情况了——有办法,当然尽量保护,但放入城内的可能性应该不大。逼急了,杀了作军粮也不是不可能。
关于护城河,实际上早期应该是“护城壕”——就是一条环城的深沟。为什么要挖沟呢?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城池实际多数并不是很高,但如果敌人需要从沟里(护城壕)开始攻击的话,这高度就显出来了。为什么又变成护城河了呢,这是因为古代城池讲究“依山傍水”,水一进去,就成了池。再后来,大家发现这样更好,也就开始主动往里灌水,甚至出现了活水的情形。
战争中的作用:一是防止敌攻城器械靠近城墙,二是迫使敌人只能选择有限的几个开口作战(此处多修有楞堡),三是可以防范敌人火攻(有水),四是可以防范敌人挖地道(深沟)
但你必须记住,守城如果只是孤守,那么失陷几乎是可以预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古代外城之外是否还有人居住?
当然有人居住, 远的地方有农民,城门附近叫城关也会有居民居住.

有的话当敌军临城他们又如何安置?
城外的人或逃走,或躲避入城内.比较负责的按难民进行接济,如果碰上不负责的不闻不问,甚至关闭城门阻止难民进入城内.

护城河在战争中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
护城河如果有水可以起到迟滞敌人功势,以及防止敌人通过挖掘地道破坏或穿越城墙的作用. 如果没有水则只能减慢敌人进攻的速度,让城墙上的弓箭火器等可以尽可能多的杀伤攻击者追问

那么居住在内城、外城和城外的分别是什么人呢?城内的人是否也有耕田?
像发生什么瘟疫和兵荒马乱时的难民是不是大多都是居于城外的人?

追答

内城内一般是官衙等政府机关,居住的也是各级官吏和他们的家属.

外城内是一般的市井人家.即普通城市居民.

城外的居住在城门附近即城关的一般也是普通的城市居民.

居住在距离城市较远的是农民.

居住在城内的人通常不可能直接耕田.

瘟疫通常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内发生,如果发生瘟疫城市人口通常是外迁的.

至于战乱,所谓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野.如果是小的战乱,有城墙保护的城市自然比较安全.但如果是大乱,拥有大量人口和财富的城市往往会称为攻击的目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7
如果敌人来的很迅速突然,百姓要不进城,要不就四散逃走,因为古代攻城战,一般攻城一方会拿百姓当肉盾担土平壕沟或障碍的。护城河对防守方作用很大,尤其是抵御游牧民族的骑兵攻城。在战时,护城河的用途主要有二,一是防止敌攻城器械靠近城墙,二,如前述,减少敌方士兵靠近城墙的可能性,迫敌只能选择少数几个地方攻城作战。
第3个回答  2013-08-07
古代的城市,城是指的城池所圈之地,市指的是集市,城主要是用来防御外敌所用,是官僚驻扎所在,人口众多,为了便利在城内设立集市方便城市人员生活,城外必然有人用于生产城内人所需之物。
护城河主要起了防御作用,它可以抵御敌军大规模登城作战,如果护城河很深,敌军无法使用云梯登城,只能通过唯一的那个道路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