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哪些

详细些。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主要应用生理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作补充或替代治疗。

还可用于各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血管性水肿、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过敏性休克、严重输血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支气管哮喘等。

扩展资料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脂肪分解,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

2、影响水盐代谢,对肾的保钠排钾有一定作用,但远弱于醛固酮,有利于水的排出;

3、对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包括血液、神经、血管等系统;

4、参与应激反应;

5、体内其他一些激素(如肾上腺激素、胰生糖素)需要有适当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存在,才能正常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皮质激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2
(1)对代谢的影响:①糖代谢;②蛋白质代谢;③脂质代谢;③核酸代谢;⑤水和电解质代谢。
(2)允许作用: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3)抗炎作用:急性期主要抑制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期主要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4)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
(5)抗休克作用: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提高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有关。
(6)其他作用:①退热作用:用于严重的中毒性感染;②调节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增加;但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③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欣快、激动、失眠,偶尔诱发精神病,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④骨骼:骨质疏松。
(7)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
第2个回答  2019-03-16
1、抗炎作用:糖质皮激素对炎症的全过程都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其抗炎的机理为:(1)降低毛细管壁的通透性,减少了炎症渗出,减轻局部炎症性肿胀,疼痛症状;(2)抑制受伤细胞形成促炎症的化学因子,降低炎症反应;(3)稳定溶媒体膜;(4)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轻和预防粘连和疤痕的形成。
2、抗过敏作用:(1)减少组胺,5—羟色胺及其他过敏物质的形成和释放;(2)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充血,水肿,皮疹平滑肌痉挛及细胞的损害;(3)破坏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3、增加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
4、对抗表皮细胞的增生,降低增生性皮肤(牛皮癣等)细胞增殖和角质鳞屑的形成,促使皮肤变薄。
免疫功能相关的不良反应:
1)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2)可掩盖与感染有关的发热及其他炎症表现,可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和总白细胞数量的增加
骨的改变:
1)骨质疏松:7.5-10mg强的松可导致骨质丢失;5-9mg强的松,与腰椎骨质丢失有关,但与股骨颈骨质丢失无关;1-4mg强的松与任何地方的骨质丢失均无关;
2)骨坏死:与其使用剂量、时间和疾病本身有关;最早发生在开始治疗前6周;低剂量的强的松一般不会诱发骨坏死;
3)肌病:大剂量可诱发(30mg以上强的松)。
消化道的反应:
1)消化性溃疡:与非类固醇抗炎药合用时,更进一步增加风险;
2)胰腺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可以见到。
心血管的反应:
1)高血压:低剂量的强的松对血压仅有很小的影响,不是高血压产生的重要原因;
2)动脉粥样硬化: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瘀斑,痤疮,多毛症,紫纹,皮肤变薄,变脆
精神神经反应:
1)多出现情绪变化,占精神方面副作用的90%;
2)严重的精神反应的发生率与所用的药物剂量有关;
3)大多数人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出现在治疗的前5天内,但治疗数周后仍可见延迟反应。
眼的反应:
1)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出现与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有关;
2)每天摄入15mg或更大剂量强的松的患者,服药超过1年,有50%-80%的患者出现白内障;小于10mg的患者很少发生该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导致严重视觉损伤。
另外,糖皮质激素还可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其他代谢的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抑制:一日剂量分成数次给予会增加抑制;中断糖皮质激素后,hpa轴恢复的快慢与治疗持续时间成正比。
第3个回答  2013-07-24
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1) 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2) 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3) 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4) 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2)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3) 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
  3) 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4) 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5) 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 抗休克作用:
  1) GCS可直接扩张痉挛状态的血管,又能降低血管对CA类的敏感性,而改善微循环,改善或纠正休克。
  2) 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 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4、 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 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14
(1)对代谢的影响:①糖代谢;②蛋白质代谢;③脂质代谢;③核酸代谢;⑤水和电解质代谢。
(2)允许作用: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3)抗炎作用:急性期主要抑制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期主要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4)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
(5)抗休克作用: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提高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有关。
(6)其他作用:①退热作用:用于严重的中毒性感染;②调节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增加;但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③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欣快、激动、失眠,偶尔诱发精神病,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④骨骼:骨质疏松。
(7)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