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模拟高考填报志愿

江苏教育模拟高考填报志愿怎么填

1.认真了解历年来各院校间、专业间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大致比例,使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自然形成一个从高到低的差距。

2.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放开眼界,展望未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对社会价值的认识来调整已形成的“梯度”。

3.要在第一志愿作为“基准”确定后,其他志愿由高到低。既不能志愿填写成“波浪式”,也不能把志愿填写成“平行式”,更不能填写成“升级式”。

4.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高考总分与相关科目的关系;填报京、津、沪和沿海开放城市院校与填报落后地区院校的关系;填报省属院校与部委及外省院校之间的关系;“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关系;本省、市院校与外省、市到本地招生院校的关系。 如何选报专业

选择专业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认真了解专业情况:

1.查阅最近版本的全国高校专业目录,一般各图书馆都有收藏。书中会介绍各学校的详细专业目录,各专业的方向、培养目标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毕业后的分配去向、报考学生的要求条件等。

2.直接或间接接触有这方面知识的人。

3.查阅高校编发的招生简章。简章中一般都有较为详细的专业介绍,包括毕业分配方向等。

4.利用信函邮寄,阅读报刊。

同时,选报专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考生填报志愿应考虑到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趋向即我们常说的“热门”和“冷门”。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至少要弄清以往的“热门”和“冷门”,从而根据自己的指导思想来决定挤“热门”还是进“冷门”,还是找不冷不热的专业。按照一般情况,新兴学科、刚设置的新专业往往较为拥挤。

“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静止不变的。考生填报志愿不能忽视这种新变化,否则将事与愿违。还要提醒考生,报考“冷门”并非是坏事,报考“热门”并非都是好事。

2.考生填报志愿要考虑到分配去向。专业选择将影响今后的生活道路,故选择时最好能尽量考虑这一因素。

误区一:片面追逐“热门”院校、专业以及浓郁的地域情结。

策略:实力与兴趣有机结合。成绩是关键,对于多数成绩一般或处于劣势的考生来说,挤“热门”而造成落榜,这是不足取的。更何况,“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招生时“冷门”、就业时“热门”,现在“冷门”、几年后“热门”的现象,屡见不鲜。

误区二:填报的志愿没有梯度。

策略:合理布局、优化方案。绝对高分段考生填报A志愿特别要慎重;中分段考生要稳字当头,也可以退为进冲一冲,但5个平行志愿中至少要有3个层次的梯度;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的低分段考生,可争取留在相对较稳妥的高校,至少要有3个相对保守一点的志愿。不少高校在具体专业录取中,往往不实行平行志愿,不同专业间会有分数级差要求,对此要特别注意梯度。

误区三:误读信息,人云也云。

策略:建议从正规渠道了解公布的各项政策和各类信息。新课改高考填报志愿往往要参照高考总分名次号,但一般大家掌握的考生名次号往往只是单个批次内的名次号,这与2008年及以前的名次号(各批的累计名次号)完全不同。对此,考生和家长应特别注意,否则不具有可比性。

误区四:缺乏理性,家长包干。

策略:理性选择,实事求是。在填报志愿时,要综合考虑高考名次号、具体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经济状况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5
填报志愿基本步骤

郭小川:我认为除了常规的了解一下高校招生录取线、分数,我认为目前考生最最重要的问题是认真阅读招生章程。因为招生章程里面很多的细节大家可能容易忽略。作为招生章程来说是高校向社会承诺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果考生不仔细琢磨的话会出现一些问题。我最近专门研究了一下2009年很多高校的招生章程。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我分别从平行志愿和传统梯度志愿说一下。很多高校就承诺在平行志愿调档比例方面,明确说就是100%,按照一般的常规是105%,100%意味着什么呢?就是零退档。只要你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没有受限,基本上可以保证不退档。这些细节考生如果注意了的话,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时候,比如很多高校我都非常喜欢,其中具体规定了投档比例的话,尤其是100%,那么可以首选。因为这个可以避免退档的风险。

郭建民:你刚才讲填报志愿应该分几步,我认为第一步是思路正确,正确的填报志愿。第二步就是认真做好准备,准备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了解招生章程。第三步就是填报志愿的实战技巧。我认为应该分为三步,第一有一个思想准备思路,保持连贯,有一个好的思想,先进理念在做支撑,指导你的填报志愿;第二步认真做好准备,收集各种信息。第三步就是把握一些填报志愿的规律、技巧,来填好自己的志愿。

郭小川:常规性的是105%,但是如果考生仔细阅读的话,还有一些高校在要求投档比例的时候也有105%的,也有具体承诺是只要招办投进来以后,也是原则上不退档,这个有承诺了,当然这是部分高校,不是所有的。另外有的院校没有规定具体的投档比例,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刚才我说的105%是哈工大,虽然是105%,但是这种情况承诺了,投进来档案就不退,如果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招生章程规定的话,对考生是很好的利好信息。另外还有超过5%的省市还在实行传统的梯度志愿,我想在这里说一下关于梯度志愿对考生来说利好的信息,就是招生章程里面的。比如有的高校明确提出,即使第一个志愿投档满额的情况下也招收非一志愿考生,这对考生也是非常好的信息,一个优惠的政策。一般来说是只有在第一志愿没有满的情况下招生,但这些高校是为了保护高分考生和生源比较好的省份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合肥工业大学就专业说了一下,他们预留了大概是60多个名额,专门招生生源比较好的一些省份的优秀考生。类似的高校还有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一些院校,这些方面如果考生不注意看就会忽略这些非常好的信息。

郭建民:我做一下补充,刚才他强调招生章程非常重要,确实填报志愿的时候招生章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招生章程内容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三点,第一点在实行梯度志愿的省份,非平行志愿的省份当中,收不收二志愿的问题,招生章程高校都有明确的说法。第二,关于照顾加分政策,招生章程表述大概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我校承认投档的,就是全承认。还有一种是投档承认,分专业考生实际文化课实际招生专业同等条件下加分优先录取。这两种不一样,第一种是投档就全承认。第二种情况是投档承认,进来了,文化课实际考生不考虑这个照顾条件来分专业,同时同等条件下你有加分政策的,有加分的比没有加分的优先录取。我曾经遇到好几个大学招办的,加分的20分就不是20分了,是同分条件下优先录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分专业,目前高校分专业大体是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分数优先,另外一种是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就是不看志愿顺序,谁分数高录取谁,比如圆圆你511,我是512,都是报的计算机,你是第一志愿,我是第二志愿,但先录取我。还有一种是专业级差,有的学校规定志愿级差是差5分,有的规定差3分,有的是几个志愿都设级差,吉林大学规定前三个志愿设级差,后面的志愿不设级差,还有的是前面级差分数大,后面的级差分数小。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把这些搞明白。我理解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守法的体现,也是家长和学生的武器,不清楚的打电话问招办,因为招生章程的解释权归招办,我觉得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郭小川:郭老师说的这点非常重要,招生章程里面还有一个录取规则,一般都是在第三条,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刚才提到的很多利好信息,还有一个利好信息,有的高校,尤其是一些二本院校就明确的规定,考生达到了一定分数线,进校以后可以重选专业,我感觉这个如果考生自己分数比较好,又喜欢这所学校,他可以重选一次专业,有很多二本院校提出了这个。说到利好信息,也有很多规定性、限制性的规定,比如对所有考生都有规定的院校,我们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就意味某些专业或者某些学校,只是针对某些身体条件方面的限制,或者是专业包括单科成绩,实际上有些院校对所有考生都有限制,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其中有一条,要求所有的考生必须是共青团员,有这么一条限制。还有国际关系学院,也是共青团员的限制。如果我不是团员的话就不能填报,如果考生不仔细研读这个招生章程的话就会失误。这是对考生的一些规定。还有就是关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还有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要求所有的考生,进校的考生,投档的考生,必须是男生1.70米以上,女生1.60米以上,还有体重,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一般要求男生50公斤以上,女生是45公斤以上。但是又不能过瘦,还有相关的规定。如何衡量自己的体重,还专门给出了计算公式,这是体检的限制。

参考网址: http://edu.qq.com/a/20090611/000196.htm
第2个回答  2013-07-25
按照表格上的要求认真填写,并当作是正式的填报志愿,严肃对待。所填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认真的考虑,和指导老师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的人往往没有珍惜这样的机会,其实,《www.cando100.com 》很多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所以,严肃的对待这样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体现,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梦想成真!
第3个回答  2013-07-25
http://gkzy.jseea.cn/孩子,没那么严重,我以师兄的身份告诉你,咱们江苏那个模拟填志愿完全的让你去熟悉系统的,没多大用的。师兄去年我才考375分,我模拟志愿依次填了清华北大复旦,嘻嘻,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来了西南政法大学,没什么用的,不用急,一开始的那个是网址,你去看看,点公网哦!!师兄祝你好运,真正填志愿的时候再来找我,过来人还是有点用的,嘻嘻qq给你 228 221 62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0
到网上添埃江苏高考信息网。一开始会有一个模拟填写。代码会发书的。不知道高考信息报纸你定了没有。就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