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鞭书生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如题所述

不鞭书生的文言文翻译注释如下: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说: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呀?”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已经)黑了。”差役问:“(需要)鞭打吗?”王安期说:“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于是王安期)放了他,并命令差役送那人回家。

原文:王安期不鞭书生改写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更系得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

系:抓;云:说;致:达到;释:释放;本:根本;立:树立;夜:在夜晚;行:出行;令:命令;还:回来;作:担任;令:下令;自:从;反:同“返”,返回

作者介绍

王承(王安期)宽厚、灵活、有才学,名门出身。王承(约273-318)字安期,生活于两晋时期,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西晋汝南太守王湛之子,东晋尚书令王述之父。东晋官员,东晋初年的第一名士。

弱冠知名,年轻时被王衍比为名士南阳乐广。永宁初年,任骠骑参军。后迁司空从事中郎,爵蓝田侯。迁尚书郎,不就。东海王司马越镇于许地,王承为东海王记室参军,深得司马越的推重,称赞他王参军人伦之表,让儿子司马毗效法于他。

很久以后任东海太守,在太守任上为政清简、宽容。不久辞官渡江。清虚寡欲,善于清谈,重视要旨而不饰文辞,被推许为东晋初年第一名士,在王导、卫玠、周顗、庾亮等名臣名士之上。四十六岁时去世,儿子王述袭爵。王昶、王湛、王承三代人中,人们认为王湛最优,王承次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