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怎么应用

excel中有一个VDB的函数,应该怎么应用??

VDB:
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其他指定的方法,返回指定的任何期间内(包括部分期间)的资产折旧值。函数 VDB 代表可变余额递减法。
语法

VDB(cost,salvage,life,start_period,end_period,factor,no_switch)

Cost 为资产原值。

Salvage 为资产在折旧期末的价值(也称为资产残值)。

Life 为折旧期限(有时也称作资产的使用寿命)。

Start_period 为进行折旧计算的起始期间,Start_period 必须与 life 的单位相同。

End_period 为进行折旧计算的截止期间,End_period 必须与 life 的单位相同。

Factor 为余额递减速率(折旧因子),如果省略参数 factor,则函数假设 factor 为 2(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不想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可改变参数 factor 的值。有关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函数 DDB。

No_switch 为一逻辑值,指定当折旧值大于余额递减计算值时,是否转用直线折旧法。

如果 no_switch 为 TRUE,即使折旧值大于余额递减计算值,Microsoft Excel 也不转用直线折旧法。
如果 no_switch 为 FALSE 或被忽略,且折旧值大于余额递减计算值时,Excel 将转用线性折旧法。
除 no_switch 外的所有参数必须为正数。

示例

如果您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操作方法

创建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请在“帮助”主题中选取示例。不要选取行或列标题。

从帮助中选取示例。

按 Ctrl+C。
在工作表中,选中单元格 A1,再按 Ctrl+V。
若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切换,请按 Ctrl+`(重音符),或在“工具”菜单上,指向“公式审核”,再单击“公式审核模式”。
A B
1 数据 说明
2 2400 资产原值
3 300 资产残值
4 10 使用寿命

公式 说明(结果)
=VDB(A2, A3, A4*365, 0, 1) 第一天的折旧值。Excel 自动假定折旧因子为 2 (1.32)
=VDB(A2, A3, A4*12, 0, 1) 第一个月的折旧值 (40.00)
=VDB(A2, A3, A4, 0, 1) 第一年的折旧值 (480.00)
=VDB(A2, A3, A4*12, 6, 18) 在第六个月与第十八个月之间的折旧值 (396.31)
=VDB(A2, A3, A4*12, 6, 18, 1.5) 在第六个月与第十八个月之间的折旧值(用折旧因子 1.5 代替双倍余额法)(311.81)
=VDB(A2, A3, A4, 0, 0.875, 1.5) 拥有资产的第一个财政年的折旧值(假定税法限制余额递减的折旧为 150%)。资产在财政年的第一个季度中间购买。(315.00)

注释 结果四舍五入到两位小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函数的应用 我们所学过的函数有: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分式函数、无理函数、幂、指、对数函数及分段函数等八种。这些函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自然界中变量与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因此代数中的函数知识是与生产实践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这里重点讲前两类函数的应用。 一元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元一次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买卖特别是消费活动时,若其中涉及到变量的线性依存关系,则可利用一元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购物、租用车辆、入住旅馆时,经营者为达到宣传、促销或其他目的,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两种或多种付款方案或优惠办法。这时我们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们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随着优惠形式的多样化,“可选择性优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经营者采用。一次,我去“物美”超市购物,一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优惠,这似乎很少见。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种优惠方法:(1)卖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 付款)。其下还有前提条件是: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由此,我不禁想到: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的联想到了函数关系式,决心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运用解析法将此问题解决。 我在纸上写道: 设某顾客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N),则 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 用第二种方法付款y2=(20×4+5x)×90%=4.5x+72. 接着比较y1y2的相对大小. 设d=y1-y2=5x+60-(4.5x+72)=0.5x-12. 然后便要进行讨论: 当d>0时,0.5x-12>0,即x>24; 当d=0时,x=24; 当d<0时,x<24. 综上所述,当所购茶杯多于24只时,法(2)省钱;恰好购买24只时,两种方法价格相等;购买只数在4—23之间时,法(1)便宜. 可见,利用一元一次函数来指导购物,即锻炼了数学头脑、发散了思维,又节省了钱财、杜绝了浪费,真是一举两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