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

如题所述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如下:

1、尝试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黎锦熙。已有资料显示,最早给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是章太炎,他于 1915 年在《检论》中提出汉语方言分区“九类说”。黎先生也在同年发表《国语运动史纲》,提出他的“十二系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方言调查,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为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了更多的事实依据。

2、探求阶段

在初步调查方言现状的基础上,注意归纳出基本符合语言实际的特点。同时,进行了方言分区理论,特别是关于分区标准的探讨这个时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方言分区应该以什么为依据。

《福建汉语方言概况》编写小组提出“以语言材料为依据,而以社会历史资料为主要参考”,得到了黄家教、詹伯慧等的赞同。于是乎逐渐明确分区结果的差异,逐步趋同一致。

方言分区方法论:

1、原理

方言分区的问题包含空间的因素和时间的因素,空间因素指的是语言的地理分布,时间因素指的是方言的历史沿革。这两个因素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前者是共时的,后者是历时的。

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的研究方法也不同,前者采用系统学分类法,后者采用发生学分类法。汉语方言分区是对现代汉语方言进行的系统性分类。

分区的最终根据只能是现代方言本身的语言事实,历史标准是无法直接施之于现代语的,我们能够利用的只是它在现代方言上的投影。

2、方法论

进行方言分区,首先要对现代方言进行共时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共性和个性,使划分出来的方言区域具有必要的与别的方言相区别的共性和个性: 然后根据划分层次的标准确定其在方言分区系统中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