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越多越好

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  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  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  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 知觉  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  1、 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 ※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  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有人批评说,现在的教育是“目的”(生活)与“手段”(知识)颠倒了,“知识,原本是人们用以生活的手段,生活本身才是目的”。因此,要“把目的和手段再颠倒过来,使教育回归人自身、回归人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出路!”   为此,我们在新的世纪进行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是在 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和实践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的基本素养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花与生活》。课上,师生自主实践,积极创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是一切认知的开始。我们知道发现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会认知的重要阶段,正所谓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我们多年来的教学,都是教师备课,学生按教师的备课思路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也习惯于“等现成的”,根本谈不上主动学习。而这节课上教师出示了本课的大主题《花与生活》后,就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花的认识,然后和他们一起把学生的已知认识进行归纳,整理出五个小主题:我认识的花、花的作用、花的含义、国花与市花、花的文化。这五个小主题就是学生们后面要研究的内容,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   其次,制定活动方案,掌握认知与做事的方法。前面提到的小主题是学生学会认知的载体,而如何认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涉及到方法的选择、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人员分工等问题。这就需要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当然是活动的主人。在《花与生活》小主题研究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侧重的制定一份活动方案。我们说这些方案是稚嫩的、是不完整的,但是它却是学生主自己完成的,是他后面活动的依据,是他主动认知的手段。方案中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使学生的认知空间更广泛、更生动。   最后,学会合作,提高认知效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要遵循“问题——制定方案——反思——活动——总结”的过程,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对所制定的活动方案进行反思。学生通过交流、研讨,扬长避短,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也起到促进作用。在这里学生学会了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带着这样的活动方案,学生们去实践、去探索,相信他们的认知能力会不断的增强,在今后的人生中面对再大的问题他们也有能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