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差距

如题所述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差距

什么是认知失调

《伊索寓言》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只狐狸走过葡萄园,看着鲜美多汁的葡萄,不禁停住了脚步,饥肠辘辘的它很想吃葡萄。可它试着往前跳,伸手够葡萄,却怎么都不成功。一连好几次,它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狐狸放弃了,离开果园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念叨:“这葡萄肯定是酸的,就算摘到了也没法吃。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听到了狐狸的话,心想:“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告诉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又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结果,猴子说:“我每天都吃这儿的葡萄,甜着呢!”说着,就摘下一串吃了起来。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狐狸一样的心态:比如,明明很想买一栋房子,买一辆车,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就安慰自己:“买房子还得背负贷款,买车还得保养,不买反倒省心,过得轻松呢!”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论,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那么,“没吃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便是典型的“认知失调”,也就是得不到产生心理不平衡,继而用一种与之对立的说法,来平衡自己内心的感受。简单来说,有点类似“自欺欺人”的意味。

调整“认知失调”的方法

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通常就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我们就需要采取一些办法,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减少“认知失调”的四个方法:

1.改变态度。以减胎为例,改变自己对减肥的态度,让它跟以前的行为保持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如吃东西能减缓我的压力,让我保持愉快的心情。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如享受生活和美食,选择健康,比节食减胎更重要。

4.改变行为。如我会加强锻炼,把吃掉的东西消耗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