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之,曰:欲作针。”中之的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之”是指示代词,意思是指代老妇人。

“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问老妇人,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

这句话出自明代戏曲作家郑之珍写的作品《铁杵磨针》。

一、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二、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4、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