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百读不厌的书籍?

如题所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可以让人静下心来陶冶情操的一个事情,我也是特别喜欢读书的,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冲一杯茶,坐在阳台上,挑选一本喜欢的书,一读就是一下午。我特别喜欢的书有《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讲义》以及《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等,这些书都是我百读不厌的。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是我无意中翻看的一本书,一开始觉得很疑惑,有点想不通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且感觉天才和疯子,虽然我们也经常说,只是一蟹之隔,但是他这样子取名,我觉得也是挺有新意的,所以抱着这些好奇,我就开始看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个一个小故事,主人公都是作者本人,就是她这么多年来遇到的一些真实的精神病患者的故事,里面的故事看似荒诞,但是又能引人深思,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是觉得作者写的疯子里面描述的东西是我们曾经纠结过的。看这本书会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而且会突然间觉得很多事情都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样,而且,这世界的真真假假,又到底有谁说了算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和想法,而那些大部分人的认为就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对或者正常,而那些少数人的思维的迸发,却被我们认为是“疯子”,有时候看多了,甚至会感觉自己也有点不正常了,有些精神分裂。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探索和新的想法,值得反复品读。二、《经济学讲义》。这本书是薛教授写的,他用通俗的语言和贴近我们生活的一个个小故事,把这个看似高大上的经济学一点点分析给我们,让我们对经济学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而且把那些复杂的定义以及原理很巧妙的灌输给了我们,读起来趣味性很强。我最开始对经济学是一窍不通的,而且对他也没有一点点好奇心,直到看了《奇葩说》里面,大家都在推荐薛昭锋老师的这本书,后来出于好奇我就买了一本,一看就一直没有停下来,看完一遍又来一遍,每一次看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感悟,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本可以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我是百看不厌的。三、《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个书是由四部,也就是四本,他是比较老的一个书,里面主要介绍的是男女之间的一些情感的问题,有平时的一些相处恋爱生活等各方面的一些学问,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在跟自己的另一半面对面的交谈,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对自己的另一半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可以从更多角度思考两个人的关系,从而去纠正感情上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是感情更加的健康,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也更加的良好。与其说它是一本教人恋爱的书,不如说是一本能让自己内心对于爱情,更多的认知的书,起初读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一些枯燥,但是等你真正的吸收进去之后,会越读越把所有的知识都串成一个网,到时候密不可破,然后再相处中也应用出来,让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满,值得一读再读,尤其是可以更新另一半,一起读,一起分享和改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0
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图书只是书,不再包括图了。然而古人似乎并不这么看。河图洛书,那古老的儒家传说,就不提了,陶渊明《读山海经》也是:“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书和图是不怎么分开的。而且书籍的形状,也未必今天似的,一律装订成册。我所说的,就是被今天人们忽略了的那一部分。止庵先生撰文说,对于一个以人文学科为业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必读书。一定要找的话,那也许就是字书和词书。他说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字书和词书除了必读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耐读。耐读的图书里,除了以上二种,以我的经验,再有就是地图了。 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看地图,已经记不得了。我的小学中学教育赶上了非常年代,课程和学制难免大受影响,在我的印象里,好像一直没学过地理,所以,连如何看地图,甚至都没听老师讲过。可是,我确实很喜欢看地图,而且很早就喜欢了。有一段时间,我的颈椎有些不适,医生嘱我多仰首,多转颈。我的邻居喜欢养鸽,每天早上,放开鸽笼,鸽子就翩然而起,上升到很高很高的地方,然后在蓝天白云间盘旋。他的目光就跟了鸽子,脖子也旋来转去。他是不会知道我的痛苦的,可我也无法向他学习,鸽子这东西虽然温顺,但终是活物,养它还是比较麻烦。为此,我在书桌前面的墙上,挂上一张地图。在我读书感到疲劳之时,我可以仰起脸,看地图上的内容,从这座山到那座山,从这条河到那条河,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从而起到颈椎保健的作用。 比起卷帙浩繁的书籍,地图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张,显得不够渊深博奥,事实上满不是那么回事。一部好书当然可以重复阅读,常读常新;好的地图同样可以百读不厌,虽然有时只有一页,或者数页,也未始不可以读上一生一世。以墙上那两张地图论,那可是我阅读次数最多的图书了,然而同时,恐怕也是我理解和把握最不到位的图书。这也难怪,那两张地图,一张是整个中国,另一张就是整个世界。以我这个平凡的脑袋,面对中国或者世界的纷纭复杂,真是有点为难,我只能说对它们感兴趣,就算给我斗大的胆,也不敢说我对它知道多少,把握多少啊。出于我贪得无厌的心理,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买下一张这个城市的旅游图。对于一座城市,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不能令我满意,买一张地图,就好像得到了这座城市的缩略本,又像开启了一扇随时进入这个城市的门户;而城市的每一个街区,每个屋顶下,每扇窗子里,都在发生怎样独特的故事。无论是旅途中的汽车上,还是晚饭后的宾馆里,这图就是我最好的读物。这种城市的地图,如今我已经积攒了厚厚一大叠,每展开一张,就像展开了这座城市。当然,了解一座城市,对于我的知识胃口来说,也已经够贪婪的了。 我所得到的最豪华的,是吾家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一函精装八册。关于这部图集的学术价值,史家自有定评,不容外行者如我辈置喙;虽然这也许是一种供专家们阅读的书,我也不惧附庸风雅之讥,说上一句:这书我也喜欢。以前的阅读,给了我一些关于中国的七零八碎的知识,历史的和人文的,莫不如此。我的空间方位感不强,无论刘邦的故事还是朱元璋的故事,如果不有意辨别,我感觉不到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城市。有了这部地图集,只要我有足够的耐心,我就可以将那些东西放置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它们排一个顺序。对我来讲,这就很好了。其实不光我辈,像这样的书,有谁能真正读得懂,读得透?其骧先生虽为主编,图集是他主持绘制,在他有生之年,你若问他,以他的谦虚,恐怕也不会说吃得透了。那可是一个中国,以及它的全部历史啊。 因为喜欢阅读地图,也渐为他人所知。说来那也是十年前了,因公务和几个人一起到了北京,为了方便,是带车去的。然而对北京的路不熟,一动步就要看地图。司机师傅也是个无所用心的人,他是不肯记路的,一条路走过两次三次,他照样走错,于是我的看地图就有了用武之地。我坐在与司机并排处,膝上摊开一张地图,边找寻外面的标志,边与图上的街道对照,不时地发令:左拐右拐;他就唯命是听。三四天下来,以北京那么庞大繁复的城市,那么七折八弯的街道,我甚至觉得有些熟悉了。从北京回来,再说起北京的街道,北京的市民,以及北京的风俗风光,我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在我目光紧盯膝上扁平的干干巴巴地图时,别人却在享受立体的实实在在的城市,我得到了一个地图上的北京,却失去了一个真实的北京。 然而我终于还是改不了喜欢看地图的习惯。每当天近正午,或明亮或晦暗的光,从窗子透进来;或者天已向晚,室内室外都是苍茫的暮色。我从案前站起来,摇一摇啪啪作响的脖子,捶一捶隐隐发酸的腰,脑子里一时很是空旷。我会不经意走到地图前,仰起脸,让目光在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间游走。心也随之离开肉身所在的斗室,到广袤的土地上,到险峻的崇山峻岭间,到空翠湿人衣衫的树林里徜徉。有时候我发现,看地图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旅游。站在地图前,只要你心静,就可以轻易地到达任何风景名胜之地,如果再找一些相关资料读读,那就更妙。这种旅游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你不用担心风雨的侵袭,好不用忍受鞍马劳顿的筋肉之苦,风餐露宿与你全不相干。更重要的,你可以不用花钱,不会因此影响你全家的生活水准,影响你孩子的学费。这种神游的唯一坏处,就是它不能使你产生真实的满足感,反而会沟起你亲历现场的欲望。等你真的从现场回来,一切都见过了,一切都经历了,原以为地图没什么用处了,其实不是,你会发现,你是更加喜欢地图了。这也不难理解:你到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在你的脑子里留下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那地方也就属于你了,这是你的精神财富。而地图,就是这财富的标志。如果你是一个富翁,你游历过的名山大川就是你的产业,这地图就是你的帐薄;如果你是一个平民,你所到过的地方就是你毕生的积蓄,这地图就是你的存折。富翁翻阅帐薄的感受如何,我辈限于经验,也许无以猜度,平民百姓检点自己积蓄时的满足感,那是很醉人的。 如今书写的工具不断更新,制作书籍的材料,更是不停地换代,书籍的撰写和出版,是方便多了。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以前文字往龟甲兽骨上刻,往竹简木片上写,很困难,所以文章很简练;如今的文章水分就多了。久之,看一部书写得如何,我私下里就有了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值得重读一遍。只要值得重读一遍的书,我就把它看成好书。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地图就可以说是顶好的书了。
第2个回答  2013-07-20
四大名著
第3个回答  2013-07-20
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