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关中在哪里?

如题所述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扩展资料:

古人常说关中之地有四塞之险,是哪四塞呢?东有函谷、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男友无关,而关中平原就是在这四座要塞的包围之下,有着如此屏障以避开兵戈。单单有可以抵挡的关塞还不够,作为支撑一个国家起家发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粮食。

现在的陕西大家一提都会想到哪里的黄土高坡,其实在隋唐以前,尤其是先秦时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那里的实写,周人、秦人都是从更加西边的甘肃等地来的游牧民族,来到关中土地上放起牛羊,种起了粮食。

正是由于关中这里有着关卡要塞作为屏障, 自己腹地又是一处大粮仓,北面又适宜养马,这才为刘邦出关会盟诸侯,聚兵六十万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增援。

直至隋末天下大乱之时,仍有臣子劝说隋炀帝返回关中,不要南下,只要占据关中,关东诸盗不足为患,可惜隋炀帝不听固执己见导致了大隋的覆灭。

天地环境的大变,使得关中之地日益干旱,加上定都长安以来,关中人口日益增多,随着人口增加,伐木造屋,采石造殿引发的水土流失,导致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日益下降。

早在唐高宗的时候,就曾多次带领百官前往洛阳就粮,武则天时代更是直接迁都洛阳,为什么因为大运河会把南方的粮食送到洛阳来,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关中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 。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9
古代的关中在陕西
第3个回答  2013-07-19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