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现象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简单分析说明,500字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它必然是来自生活的,最终又会回归生活,指导生活。懂得和运用心理学的一些道理,你的生活必然会活得有滋有味。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恐怕是无人不知,他的英年早逝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但是,这位天才为什么过早的就离开了人世呢?殊不知这都是晕轮效应惹的祸。
那时的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入”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虽然人长得美丽,可与普希金的志向、兴趣却相差甚远。
每当普希金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她总是捂着耳朵痛苦地叫:“不要听!不要听!”她喜欢交际、玩耍,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或出席豪华晚会、舞会,而这些都是普希金所不喜欢的。
但普希金还是为她丢下创作,搞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娜坦丽的漂亮蒙蔽了普希金的双眼,他觉得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可是他错了,他为娜坦丽美丽的光环抛弃了理智,毁了自己光辉的前途及生命。
晕轮效应心理
不错,在我们的身边,可能时常会存在这种情况,就是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时,此人身上就好像出现了积极的、美妙的、理想的光环。由于这种光环的照射,此人外貌、心灵上的缺点就会被忽略,更甚者你还会主观地赋予她很多本不具有的美好品质,这就是所谓的“情人眼中出西施”,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光环效应”或“晕轮效应”。
往往热恋中的男女最容易受这种效应的影响,觉得对方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最帅的、甚至万里挑一的。可能结婚之后才会感叹:“当初我怎么就没发现这家伙这么多毛病呢?”
正如莎士比亚曾经感叹的,“恋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的想象”——纤细瘦弱说成“苗条匀称”,脸色苍白称为“洁白无瑕”,身体肥胖成了“丰满健壮”,脸上黑痣也叫做“美人痣”。其实,晕轮效应就是“以偏概全”,是一种评价偏见,甚至会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
就像我们见到的那些近乎发狂的“追星族”或“粉丝”们,常因喜欢某位流行歌星或影星的某一特征而盲目模仿:模仿明星的发型、胡须、穿着,整容模仿明星的长相,甚至不惜代价去搜集歌星使用过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晕轮效应就成了行骗的工具,比如有些人刻意将自己打扮成某种人的外表,从而行骗,屡屡得手等。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随处可见。比如有些小青年穿着打扮或生活习惯花哨、怪异,上了年纪的人就会看不顺眼,就会觉得他们是没出息的败家子。年轻人选择恋人,往往很看重外表,全然不去考究人的内心,从而做出错误选择。
总之,晕轮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对人们的人际交往以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有较大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这种效应。
我们知道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有一次,他在教堂听牧师布道。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非常感动,准备捐些钱给教堂。过了十几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便有些不耐烦,于是决定少捐一些钱。又过了十几分钟,牧师仍然滔滔不绝,于是乎,他决定一毛不捐。冗长的布道讲演终于结束了,大家开始募捐。而大作家马克·吐温不但分文未捐,还气愤难消,竟然从募捐箱里偷走了几元钱。
超限效应心理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也常常体现在人们的家庭教育中。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就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五次地重复对孩子做出同样的批评。孩子一开始可能感到内疚和不安,逐渐便会变得不耐烦,最后甚为反感。
孩子一旦受到批评,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从心理不安中恢复过来。受到重复批评时,孩子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便逐渐高涨起来。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注意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即使非要再次批评,那也要换种说法或角度,不应简单地重复。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小辫子被“揪住不放”,逆反心理也会得以避免或减轻。
有一位著名杂技师,名叫肖曼·巴纳姆。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过,因为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很受欢迎。他能使“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项人格检查”后,拿出两份检查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更贴近自己。
事实上,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另一份才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但多数参加者认为前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心理
这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人们却常常认为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算命,很多人算命后都会觉得算命先生说的“真准”。实际上,那些诉诸算命的人本身情绪低落、失意,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安全感。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大大增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再加算命先生就是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的骗子,很快就能觉察到求助者的感受,说些稍加安慰的话语,求助者立刻会升起一股暖意。算命先生接下来的似是而非、无关痛痒的“人生预测”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了。
有一个希腊传说,说的是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名叫皮革马利翁的年轻王子,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皮革马利翁雕塑了一尊女神像。他十分钟情于自己的得意之作,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她。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女神奇迹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
皮革马利翁效应心理
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8
学了心理学,你就更容易了解他人的心里想法,知已知彼,做什么事都不难了,这不能给你日常交际带来便利,而且还会在某些方面给你经济价值,比如销售行业,了解顾客的心理要会让你更容易的作成交易
第2个回答  2020-06-16
心理学在生活中每个方面几乎都有应用
1 人际关系当中,涉及沟通心理学
2 婚姻情感当中,涉及爱情心理学,情感心理,性心理等
3 家庭教育当中,涉及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等
4 职场当中,涉及的情绪,压力,沟通等,都是职场心理
5 司法工作中,犯罪心理
5 工业设计中,设计心理学等等
第3个回答  2020-05-19

第4个回答  2013-11-23
效应有很多种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