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要快

特点:

男演员服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戴毡帽、束竹裙;另一种是瓜皮帽、长衫马夹;女演员或短袄长裤,或短袄长裙。

不同时期沪剧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对子戏时期一生一旦居多,同场戏时期有了生行、丑行的分别。生行包括小生、老生,小生又分正场小生、风流小生。旦行又名包头,分正场包头、娘娘包头、花包头、老包头、邋遢包头等。

当时由于班社人手少,演员往往需要串扮。随着沪剧表演向文明戏、话剧靠拢,其脚色行当的分类日渐淡化,动作、念白均未形成行当程式,演唱也都使用真声。

扩展资料:

沪剧的表演艺术,没有那种配合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及伴奏念白的各种锣鼓点子的运用,打击乐很简单,并有在静场及某些情节中奏一段民间乐曲作为气氛音乐的做法。

建国后,有的剧团在民乐基础上吸收了西洋乐器的弦乐、木管乐(有时还有铜管),组成中西混合乐队;有的还设置电声乐器,应用复调、和声以管弦乐技法配器,向新歌剧及电影音乐借鉴,戏剧配乐和剧情紧密配合。与此同时,发展了前奏曲、幕间曲及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的运用。

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表演首先接受了戏曲传统表演特色,即唱、做、念、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沪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1
【沪剧角色与行头】
沪剧没有成熟的角色行当。
在最初时,男演员服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戴毡帽、束竹裙;另一种是瓜皮帽、长衫马夹;女演员或短袄长裤,或短袄长裙。
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沪剧演员开始有了衣箱,有了花翎顶戴、红缨帽、花箭衣、薄底靴以及绣花袄裙。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沪剧的服装有了较完整的古装或改良古装。上演时装戏后,剧中人物则以西装、旗袍登陆场。

【沪剧基本介绍】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将申曲改名为“沪剧”。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一代演员崛起,艺术流派纷呈。建国后,于1953年由“上艺”和“中艺”两个剧团组成了“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并相继成立了一批剧团,从而使沪剧这一戏曲艺术后继有人。
第2个回答  2013-07-18
沪剧源出太湖流域的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中的 小山歌
根据早期剧目来看
犹豫剧目多取材于农村城镇生活 所以演员用清代农村常见装束
早期 男脚带毡帽束竹裙 或是 戴瓜皮小帽 着长衫 马甲 带八字口髯 有时候增加一下颔
女脚着短袄和布裙或裤子
之后虽然曲目剧目题材扩大了 但俺任务身份装扮 仍旧是清装

同治七年 大概是1868年1869年这样吧(记得不清楚....)江苏巡抚严禁花鼓戏
许多著名艺人 如胡兰卿等 纷纷流入上海租界演出
一直到光绪三年 舞台上出现男女同演 知道光绪十四年左右 又以坐唱形式演出
辛亥革命前后 20年代初期 沪剧艺术家们接受了其他戏剧形式
第一次把电影《孤儿救祖记》故事编为 申曲 也就是沪剧的易名 服装也就随之改变为当时符合戏剧时代的服装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18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上海,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属滩簧系统.
沪剧源自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初名花鼓戏,进入城市后改称本地滩簧,亦名"本滩",二十世纪20年代始有"申曲"之称,40年代初又出现了沪剧称谓,至抗战胜利后才通称沪剧,是一个较年轻的戏曲剧种.
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只有沪剧才是唯一产生并壮大于上海的地方戏.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第4个回答  2020-07-20
沪剧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