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单桧)

有谁可以给我详细的说下日直单桧?

2001年,乒乓市场出现高价桧单板:桐木盒包装的蝴蝶Vintage(天皇)、Cypress Special、特别御注文品、“蒋澎龙”、Darker Special、Darker Speed 70、KKT特别御注品。早一点的像是Nittaku超特选A、Rorin特注、TSP大和Special、Darker Special Speed/Drive、“金择洙”……高级桧木单板的价格原本就很高,但2001年更是如火如荼地炒作,导致天价神拍不断问世,这一年真的是将桧单价格彻底拉高的一年。单桧板的价值是否真如此之高!它究竟是以什么做为衡量的标准?是产地?是木龄?是木纹?是厚度?是制作工艺?是眼不可见的手感?还是单纯的商业炒作呢?
一棵完整的桧木材切片时,只有笔直通过中心的木板可以做球拍,故树木虽大但可取之材并不多,切成特定厚度的木板,经过去油程序后,放在荫凉处风干,等木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木板裁成一定大小的矩形(比拍型稍大的长方形),然后依拍型锯掉周围多余的部份,这时呈现的是一支粗糙且具雏型的球拍,再来要将拍面刨平、刨光,如果木板重量轻点的话,可做成较厚的球拍,如果木板重量太重,就必须刨薄一些了,因此密度较大的木板,反而只能做成薄板子。厚度、重量决定之后,就可粘上软木柄,最后的动作就是用砂轮机把板边修磨一遍。这样,一支日式桧单直拍就完成了。

成品中,木纹细密且垂直板面的,可能就打上特选拍;木纹歪斜或重量不合的,就打成休闲拍。同样一块木材做成的拍子,可以分成很多等级。

单以制作过程来看,不论其成品是休闲拍或特选拍,制造成本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价格的差异几乎完全取决于木材本身,是以“选材”似乎是单桧板的价值所在。

先看看树龄和材质的关系好了,一棵树是从中心生出新细胞,然后向外围推挤,树的外径愈来愈粗,相对地外围部份的木纹愈细、愈密,然而树龄愈大内部愈容易产生裂痕,一种由中心向外的放射状裂痕,裂的方向与木纹垂直,愈老的树这种细细的裂痕愈多,再加上木质是由内向外推挤,外围的纤维排列与刚生成时改变很大,这种老木头打起来比较“脆”,可能是纤维的连结断裂所致,而且老木头拍敲到,也比较容易破裂。而树龄较浅的木材,材质相对比较稳定,胶感比较重,比较不容易裂,但是取材时不易取得均匀的木纹。现今日本禁采桧木,最高级的桧木单板多半也只三百年树龄。

若以树木的生长地点来看,寒冷地区树木生长慢,质地比较密实;温热多雨地区出产的木材,质地较松散。这就是日本高级桧木单板,很强调其产地是木曾山“北斜面”的原因了。日桧的木纹一般直、整齐,淡淡黄褐色有的透着点红。

单桧板的木纹,向来都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但是“均、直、密”这几个条件,其优先顺序又如何呢?俺以为“木纹均匀”应列为最优先考虑;其次是“直”,这包括木纹垂直于拍面,以及拍面的木纹平且直;最后考虑的才是木纹的疏密。

材质愈密实,感觉愈硬,但是硬度就等于弹性吗?硬度就代表有力吗?这是一个很需要深思的问题。一公分厚的铁板应该算是很硬了,如果拿来打羽球,它的弹性不及细线构成的羽拍,这么说来,“弹性”的定义应着眼于拍子和球的互动关系上。我们打的桌球是个2.6克的空心小球,当它撞击球拍时,会出现独特的变形,并以此取得能量的转换,弹性好的意思应是球与拍的配合,能最有效率的完成能量的转换吧!世界上木材种类何其多,选择以桧木单板来打桌球,是前人经过许许多多实验之后的宝贵心得!

除了软硬度之外,单桧板的厚度也是影响其弹力表现的因素之一。如果两支单板在近台的弹性表现一样,退台击球时,厚度较厚的会觉得弹力好一点,但是在控制短球时,板子较薄的较好控球。

以手指敲击拍面,由拍子发出的声音,可以做为判断软硬程度的参考,通常声音清脆高亢者质地较硬,声音沉闷者质地较软。再拿颗乒乓球来拍拍看,以拍面中央击球,向上连续拍约30公分高度,不论材质软硬,以声音清脆、击球感干脆为首选。击球位置由中央逐渐移向板边和角落,藉由弹力的减弱程度,可以大致了解Sweet Spot的位置和大小。用力将球打高到环境允许的最大距离,球由高处落下时尽量减力,使球在拍面弹跳最小高度,接着又用力打高,重复进行这两个动作,可以知道在发力和减力的状况下,球拍和球的互动关系。将拍柄用手掌压在桌边,拍面部份悬空,将球由30公分高度落至拍面中央,手掌可以感觉到震动的大小。以上是选择球拍,除了视觉条件之外的一些测试方法。单桧板最忌讳的是,拍面某个特定位置的击球感特别怪,譬如:弹性特别弱、打到球有破声,这可能表示单板内部有裂痕,挑选时要谨慎小心。

合板拍一般都比单板硬些,但是弹性未必较好,而且合板拍击球时,会有较长的延迟时间,球才从拍面反弹起来,单板的延迟时间较短,击球感明显而且直接。贴上胶皮之后,延迟的时间因胶面和海绵的凹陷而变得更明显,对乒乓球撞击后的反应,各部份(球、球拍、海绵、胶面)变形和回复时间的组合变得非常复杂,如果所有部份变形回复的时间都一致的话,能量的损耗应该是最少的,如果不一致的话,则有部份能量因互相抵消而损耗,因此很难一口咬定什么球拍贴什么胶皮会有什么反应,既然无法数据化,那就只能“感觉化”了,这种感觉大概就叫做“手感”吧!这里还有一项变数,就是那只持拍的手,状况变得完全“因人而异”了。要试过而且要试一段时间才知道是不是合意的球拍。

硬、弹性好的单桧板,不一定就是好球拍,一支好的单桧板要具备:灵巧、弹力均匀、能发力也能减力、能强攻也能摆短、抽球能咬球、推挡不震手。

一支好单桧应该是和自己高度契合的球拍,一支可以完全信赖、如同自己身体一部份的球拍,千万不要以价格来评论贵贱,合自己的手才是最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2
传统的日直打法就是单面拉打,全台进攻,不仅需要昂扬的斗志,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充沛的体力。随着乒乓球技术不断发展,此种打法已经越来越显落后与被动。因此,作为业余爱好者而言,如何提高实战能力与成绩,这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摸索。要不断充实与完善此种打法。 探索一----背面贴反胶这是受中直打法横打的启发,已经有不少朋友这样做了。并且,日直因为食指紧扣拍柄,所以更好挥臂发力横打。在练球时,确实打的有模有样,但到了比赛中,不是失误太多,就是有所顾忌而不敢放心去用。我也这样试过,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一是,背面贴全反胶套胶,球拍太重,如果只沿背面软木贴反胶,又会使重心过于前移,使拍头太重,影响正手;二是由于反面有了横打横拉,所以有时就不想侧身,使得球没有质量,或者是在正反手转换的部位,因为一时不知该用哪面接而失去机会甚至造成失分。 探索二----背面贴长胶 这是我现在一直在尝试的打法。日直的小球不够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在业余比赛中,业余爱好者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对长胶过来的球认识不清,所以接不好这样的球,即使知道长胶的反旋转,但两个回合后,他又会糊涂。所以,我用长胶主要是在接发球时,只要是判断不清的球,如遮挡,不抛等,都要长胶去削搓一板,然后寻找机会正手进攻;在相持尤其是在搓球中,用长胶倒一板,这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不能从头到尾都用,一是容易让对手适应,另一方面也会让自己糊涂而造成失误。现在正在尝试用长胶进攻,接发球时的突击,横打,感觉虽然失误不少,但过去的球对手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击,如果能提高命中率,应该是不错打法;另一尝试的打法是在对手拉或攻到反手位时能削一板,这是削球运动员正常的打法,这应该是不难的。但业余的没有经过训练,不知道效果如何。 探索三---背面贴生胶或正胶 生胶与正胶,重在速度。 探索四---日直颗粒打法 日直配颗粒胶,生胶或正胶这种偏重速度的打法,应该还能配,不过在专业运动员中连中直正胶打法都基本要绝迹了,估计日直更不会好到哪去了。但在业余中,也许还能生存;配长胶,估计不会是个好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09-07-27
日直单桧即日式桧木单面胶皮直板型球拍。此选用高级桧木制成,握拍时食指紧扣拍柄,由此产生极大的威力,球感极佳,易控制。弹力巨大,拉弧圈球和推挡速度之快,威力无比,尤其中台对拉,底劲十足。
第3个回答  2013-08-12
指乒乓球底板是由桧木制成,一般乒乓球底板,都是分层粘合的,分五层的七层的等等,单桧就是指这几层都是由桧木制成的(有些底板面材合里层可能不是一种木材,还有是加纤维的等)桧木生长在日本,日直板,是指底板区别普通的直板形状(一般称普通的为中(国)式直板)这样的直板与中式的在重心上有区分,各有所长吧!
第4个回答  2013-08-12
大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