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以心理素质的作用为话题的作文!!!急用!!!

*

邢根溪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

肖汉仕教授这样解释: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也指先天遗传的智力潜能,但我们主要强调心理潜能的自我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与社会适应状况。

刘岸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

无锡市中小学心理教育课题组研究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据。

因此,对心理素质做如下界定: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

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人们在对心理素质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价时常常使用人格、个性、心理品质等概念,这些概念同心理素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含义。可以这样认为,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对心理素质的不同表达方式。其实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不能等同或替代。人格、个性这两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而心理素质是一个非集合概念。

心理品质所反映的是结果,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如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等。而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既是结果更是过程,它比心理品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考试时的心情自然不同于平时,那种氛围、环境和利害关系都会让考生产生紧张情绪。考 生打开试卷时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题目容易,心里有些放松;一种是认为题目难, 心里直发慌。这两种心情对考试都是不利的,前者可能产生松劲情绪,后者可能引起烦躁、 慌乱,都不利于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考试作文写得好坏与平时的基础和对素材的掌握有着直接的联系,但这决不是说有了好的基 本功就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从历届考场作文分析的情况来看,绝 大部分成绩不佳的考生,都是因为考前准备不足,写作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写不出好文章来 。但是,其中也不乏已做了充分准备,基础很好,却因临场发挥不好,把作文写砸了的。因 此,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放松情绪,调适心理,也是作文考试中重要的一环,这需要在临 试训练中加强考生心理素质训练。

作文考试与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不同。语文基础知识题的测试是对考生平时掌握的基本 知识的考察,题目标准,答案固定,考生往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毫无发挥余地,只 能做到知道多少答多少。而作文考试则不同,自始至终伴随考生的都是一种紧张的思维创造 过程,是一种艰苦的精神劳动。如果考生能够控制情绪,提起精神,发挥好自己的创造能力 ,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超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心理学家曾对考生考场作文心理进行过测试,并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

1、激情发挥型。属于这种类型的考生往往都能在考场中写出优秀的作文来。他们往往表现 出自信、热情、精力充沛。进入考场作文时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审题准确,思路敏捷,分 析透彻,运笔自如,妙语连珠。历届考场作文中的一类文往往非此莫属。

2、状态稳定型。这种考生往往在考试前经过了认真复习、准备,情绪稳定,发挥正常,既 没有过多的激动,也少有紧张,考场作文时显得平稳、镇静、守时、无大错,成绩较理想。 这种考生的考试心理力度较好。

3�紧张恐惧型。考场作文的“次品”往往出于这类考生笔下,一看卷面便知,文句东抄西 摘,思路紊乱,词不达意,甚至出现审题错误,精力不集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作文往往 得分较低。

那么针对有第三种心理特点的考生,如何进行临试训练呢?首先,要在平时加强作文训练 量,强化作文心理负荷。其次,坚持写日记或周周练之类的文章,做一些类似的模拟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几个文体中几种基本的作文类型模块。还要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多参 加一些作文竞赛之类的活动。通过这些训练,完成考场作文的心理过渡,强化心理素质 。
另外,切忌考前开夜车,弄得自已疲惫不堪。要知道,身体的高度负荷往往会导致心理障 碍的产生,过度疲劳只会加重大脑的负担,使才思枯竭,发挥受阻,影响正常考试。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精神上给我们以巨大力量,如一面风帆,为我们的成功保驾护航。心理素质训练是快速作文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表现在自信心的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以及充分的兴趣训练等等。
一、自信心的训练
对于学生写作文而言,自信心的培养则更为迫切和必要。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所缺少的不一定是作文写作的素材基础和语言基础,而是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正视自己所具有的实力。
当然,学生在作文上之所以缺乏自信心,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是问题多,鼓励少。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将作文写好的愿望,为了将一篇作文写好,可能要花两到三个小时,等完成作文后,自然最渴望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们花两到三个小时来写作文,本身就是应当得到肯定和称赞的。但家长往往是按自己的要求指出学生作文中太多的“问题”和“错误”,导致他们的兴致大大降低,这种“费力而不讨好”的现象,使他们渐渐地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丧失了信心,更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
第二,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是问题多,方法少。就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也是正常的。我们的老师在点评时,面面俱到地指出了学生的“问题”,家长也找出了能找到的所有“错误”,当这所有的问题一下子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不知所措。而我们也并未拿出足够的好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信心。
第三,对学生强要求,少引导,也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能写出完美无缺的作文来,孰不知,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会使我们忽略了他们已有的进步。采用注入式、命令式的方法,过于注重他们的最终结果而忽略他们努力的过程,导致他们最终丧失了信心。
可以说,世上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只有没有信心写好作文的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未能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找回信心,挖掘潜力!

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所谓注意的集中能力,主要是指在环境中选择某一部分加以注意以便保证认识或活动效率的能力。由于大脑总是持续不断地接收着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因此,要求我们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将无关紧要的刺激从我们需要的刺激中分离出去。
由于快速作文是一种限时作文,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的,因此,就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要求我们一看到作文的题目,心理活动就必须立即指向作文的题目,凝神精致,专心致志地构思谋篇。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一活动愈是集中注意力,印象往往也就越深刻,思路也就越清晰。
在写作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仅使写作者情绪饱满,调动其写作的情感,还可以过滤其它的干扰因素,使自己的“记忆”全部参与到写作中来,为写作提供必要的写作材料。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进入写作的角色中去。写作者要充分体会作品中的喜怒哀乐,要想办法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变成作品中的人物,与其产生相同的感情。我们想通过作品感动读者,那就要首先感动了自己,如果自己觉得都没什么,别人又如何能体会你的情感呢?只有具有这种角色意识,我们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三、充分的兴趣训练

在学校作文中,允许学生说套话、空话、吹牛、说谎,在写作文时胡编乱造。只追求学生的作文写得“有意义”、“有思想性”。有的教师甚至以“一切从模仿开始”为名,鼓励、要求学生熟背作文中的优秀“例文”。在考试时,为保不丢分,套写或抄袭,使作文仅仅成为了一种考试得分的手段,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强调学生作文训练要成人化、技巧化、模式化,要学生模仿成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和写作技巧,更要用“成熟”地评判标准来评判,使得学生绞尽脑汁地用生涩僵化的语言“强说愁滋味”,盲目地认为“勇敢”就一定是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造成了学生厌学作文、厌写作文。
“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对他的兴趣有直接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一,有的同学写作的积极性较高,兴趣也很浓,就其作文而言,也有一定的水平,那我们就应鼓励其再接再厉;第二,有的同学很善于语言的表达,说起来滔滔不绝,但却无法将之落到笔端,写作时总觉得困难重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写不出多少东西。可能他对作文是有兴趣的,但如果总是长时间无法成文,他就会因困难而放弃,极有可能丧失对作文的兴趣。那么,这时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给以“方法”上的指导,使其在保证作文兴趣的前提下,快速地写出好文章来;第三,也有这样一部分同学,他们在写作上具有不稳定性,时好时坏,于是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处于波动之中。对此,我们便要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做到“好时多分析,差时多鼓励”,不能对其要求过高;第四,就是比较极端的“重理轻文”型学生,谈“文”色变,对作文厌恶至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需要细心地引导,做到“以趣激学”,选择一些在他们“兴趣”之内的题目来写,让他们有话可说,慢慢培养其兴趣。
当然,一切努力都是要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文,只有他们有了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更加激发其兴趣。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或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激发其模仿心理,利于写作兴趣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