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源于古人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具体而言,这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这种纪年方法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如《事物纪原》所载,黄帝曾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并将十二种动物命名为地支的对应物。
考古学家在1997年发掘的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现了记有《日书》的竹简,其中详细记载了秦国的吉凶选择,这证明了十二生肖在秦国时期就已存在,尽管其具体种类与今天有所不同。
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提出,十二生肖的起源可能追溯到东汉,并非由王充所创,也不始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提到了部分生肖,而战国后期十二生肖已广为流传。
关于生肖的由来,还与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有关。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发现太阳和月亮一年会合十二次,于是将太阳运行的轨道分为十二等份,形成了十二宫,并与天干地支相配,每六十年一个轮回,称为六十花甲子。地支也被用于确定方位,如子为北,卯为东,午为南,酉为西。当虚日鼠运行至子位时,其他十一方位上的星宿分别为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些动物后来成为了十二生肖。
至于为何选择这十二种动物,有一种说法是古人根据动物的活动时间来确定的。例如,子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老鼠最为活跃,丑时(凌晨一时到三时)牛正在反刍,寅时(三时到五时)老虎最为凶猛,卯时(五时到七时)兔子开始活动,等等。
另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的特性和地支相对应的五行属性来决定的。如子属水,与鼠相配,鼠善于穿洞;丑属土,与牛相配,牛善于开垦土地;寅属木,与虎相配,虎生活在树林中等等。
尽管天干地支已足够用来纪时,但十二生肖的加入可能是因为古人对动物有图腾崇拜,将动物与时间相联系,并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今天,尽管我们仍在使用这种纪时方法,但关于十二生肖的确切起源仍有些难以破译之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