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笔画顺序如下:
色的笔画顺序怎么写:撇、横撇/横钩、横折、竖、横、竖弯钩。
色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其基本义表示脸上的神情、气色,特指愤怒的神情,引申泛指物体的色彩,再引申为景象、情景,还引申指种类。在古代“色”又专指女子貌美,由此引申为情欲。“色”还为佛教用语,指精神以外的能感触到的东西。
“色”文读读sè,白读读shǎi。颜色指色彩时,色读sè;指颜料时,色读shǎi。
字源演变
“色”的构型在学界有多种说法。许嘉璐先生认为,“色”字未见于甲金文。《汉语大字典》《古文字诂林》等著作也未见有收录甲金文“色”,但在徐中舒先生的《甲骨文字典》卷九中收有“色”字。
徐先生引唐兰先生在《殷墟文字记》中的观点认为甲骨文字:“字本象一刀形而人跽其侧,殆刀之动词,断绝之义也,刀增繁为召,则亦即卲字。色卲一字,则绝绍亦一字,绍训继,绝训断者,乃一字有正反二训之例。”左民安先生的《细说汉字》一书,也赞同唐兰先生的观点,认为汉字“色”的本义为断绝之义。
“色”的造字本义究竟是“从人从刀”表示“断绝”之义,为“绝”字的初文,还是“从人从卪”表示“颜气(颜色)”,还没有定论。在早期的文献记载中,汉字“色”表断绝义的用例少见,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纳许慎《说文解字》的“颜气(颜色)”说。
色字习山迟见于战国楚竹简,“卩”形多有省变。色字早期形体从爪在卩左侧,战国楚简色字已有讹为从“刀”形者,但秦简中仍有从爪者,不过已在右上,失去会意意味。从秦简开始,色字悉唯虚上部已大多讹为从刀形,汉隶皆如此形体,为楷书所继承。
古代女子常在脸上涂脂抹粉,把自己打扮得更美丽动人。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因此,“色”又指美貌女子。白居易在《长恨歌》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的诗句。美貌女子自然受到男子青睐,讨得男人的欢心。因此,“色”字又引申出“情欲”之义,如“色情”“色胆包天”等。
事物的不同颜色形成各种景象。因此,“色”又有“景色”之义。例如李白《悲秋赋》:“荷花落兮江色秋,风猝缀兮夜悠悠。”“江色”指江边的景色。
“色”又用作佛学的专用名词。佛教把有形质的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称之为“色”,把精神领域的称之为“心”。这种“色”虽具有佛教教义的特定含义,但它与前面所讲述的“色”睁燃的意义也有间接的联系,因为一切有形物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都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