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如题所述

密度的测量误差分析如下:

一、由质量测量引起的误差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产生误差,测量用砝码不干净,导致所测物体的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砝码不完整(有缺损),导致所测物质的质量偏大,故密度偏大;测量前,天平的游码未完全归零,直接调节天平平衡后,造成所测物质的质量偏大,故密度偏大;

测量前,天平未完全调整平衡就开始测量工作:指针偏左,所测物质的质量偏大,故密度偏大;指针偏右,所测物质的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2、物质本身的性质引起测量误差,例如,物质具有吸水性,导致前后两次测量的液体体积变化偏小,故密度偏大(有学生认为前后测量的液体体积变化大,这是不正确的。物体体积的变化,是通过前后两次量筒读数的差值进行反映的。

物质吸水,不是将水吸走一部分后液体体积测量前后变化大,而是在实验过程中,物质吸走水分后,量筒内水的量变少,导致液面的变化少,所以误认为液体体积变化小。

3、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测量物质质量时,先测体积,物体表面沾有水,导致质量测定偏大,故密度偏大;测量液体质量时,量筒中的液体未全部例入烧杯中,造成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由体积测量引起的误差

1、在测量过程中引起的误差,用溢水法测量固体体积时,在烧杯中收集到的水未完全倒入量筒,导致所测物体的体积偏小,故密度偏大;将固体放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导致所测物体的体积偏小,故密度偏大;

测量粉末状物质时,没有将物质压实,导致体积测量结果偏大,故密度偏小;测量液体体积时,烧杯中的液体未全部倒入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体积偏小,故密度偏大。

2、由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观察方式错误,导致结果错误。俯视读数:视线偏低,造成液体的体积读数偏大,故密度偏小;仰视读数:视线偏高,造成液体的体积读数偏小,故密度偏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