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好一头母猪?

我打算自繁自养,但从来没弄过,请教下母猪怎么养?还给猪配种要注意些什么?生产时又要注意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养殖网-信息中心 >> 饲养管理 >> 猪 >> 正文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和方法(上)

  中国养殖网 2004年9月21日00:00 已阅读:次 【字体:大 中 小】
  我来说两句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养好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更多的,健壮的仔猪。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增加胎产活仔数
  (一)强化免疫
  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二)饲养优良品种
  实践证明,地方良种和杂交(土杂、良杂)猪具有产仔数的遗传特性。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种猪,能增加胎产活仔猪数。
  (三)科学饲养管理
  1.创造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一是勤消毒,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二是温度适宜,冬暖夏凉,避免高温应激。三是通风。四是栏舍内干燥、干净、卫生。五是供给清洁卫生新鲜饮水。六是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2.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科学饲喂。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饲料新鲜,不得饲喂变质、霉败、冰冻和带毒性及刺激性的饲料。实行科学饲喂,看膘投料,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

  3.提高精子活力。公猪适度运动,适度的配种强度,保持健康的体质,旺盛的精力和性欲,才能保持优良的精液品质,精子活力好,受胎率高。

  4.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的关键和保证。母猪的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当母猪阴道粘膜由深红变成浅(粉)红色、外阴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流出白色稍带粘性液体,接受公猪爬跨或用手压背腰出现呆(静)立反应:母猪往往表现两耳竖立,两后肢叉开,呆立不动,频频排尿,尾向上或一侧移动,这时为适宜配种期。在生产中常采用的配种方法是:后备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下午和每二天上午种配(输液)种一次;经产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第二天上、下午种配种一次,下午出现呆立反应,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上午各配一次。

  5.减少胚胎死亡。在母猪妊娠过程中,即卵子与精子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到分娩,胚胎有三个死亡高峰:一是合子附植初期,即受精的9~13天;二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即妊娠后大约三周;三是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期,即妊娠后期的60~70天。特别是胚胎器官形成期是胚胎死亡最多的时期,据报道占胚胎死亡的30~40%。为了减少胚胎残废一定要加强母猪护理,保持环境相对安静,适宜湿度,防止拥挤和跌倒,严禁鞭打,配种后的头一个月,一定要限量饲喂,能量不能过高。

  6.做好母猪分娩的助产工作。在母猪产仔前一周,做好接产各项准备工作,干净消毒的产床,仔猪的保温箱、手术剪、药棉、毛巾、消毒药水、药品等。母猪产仔有人值班、助产,所产仔猪用毛巾擦干,断脐(消毒)、剪牙、断尾,若发现假死仔猪及时救护,难产时及时处理。产仔完毕注射催产素20~30毫升,一是促进胎衣等子宫内容物排出,二是加快子宫复原,三是促进排乳。还可注射抗生素,抗菌消炎,为仔猪全活全壮打下基础。

  二.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一)抓好乳食,过好初生关
  1.吃足初乳,提高抗病力。因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每头仔猪特别是弱小仔猪人工辅助吃初乳,出生后24小时内尤为重要,因仔猪小肠粘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具有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
  2.固定乳头。母猪乳房无乳池,靠前几对乳房乳汁多,而仔猪又有固定乳头吃乳的习惯。根据这一特性,根据仔猪大小、强弱,人为给仔猪固定乳头。将体弱、体重较小的仔猪放在靠前2对乳头吃乳,体强、个体大的仔猪放在靠后2对乳头吃乳,连续人工辅助2~3天就可固定下来,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初乳,全活全壮。
  3.保温、防冻、防压。初生仔猪由于皮下脂肪薄,被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活动力差。保温是防止仔猪受冻、腹泻和提高成活率的关键。仔猪出生1-3日龄活动力差,应加强护理, 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4.消好毒。对母猪乳房和会阴保持干净,吃乳前用带消毒液的毛巾擦干净再吃乳,防止病从口入。
  5.补充铁、硒。仔猪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约50毫克,每升母乳中含铁1毫克,仔猪生长每天需要铁7毫克,必须补充铁以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若供应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缺铁性贫血、腹泻。仔猪出生三日内补铁150毫克,0.1%亚硒酸钠VE1毫升,10日龄再补铁200毫克。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和方法(下)

  中国养殖网 2004年9月21日00:00 已阅读:次 【字体:大 中 小】
  我来说两句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二)提高母猪产奶量,加快仔猪生长
  1.母猪泌乳的规律。母猪乳房的结构特点是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挤出奶。当母猪分娩时机体分泌催产素,能使子宫收缩产出仔猪。同时使乳腺周围肌纤维收缩将乳排出,所以分娩时随时都能挤出奶。产仔以后通过仔猪用鼻拱乳头的神经刺激将乳排出。母猪每天泌乳20~26次,每次间隔1小时左右,一般泌乳前期次数较多,随仔猪日龄增加泌乳次数减少。夜间安静泌乳次数较白天多。每次泌乳时间全程3~5分钟,实际放奶时间为10~40 秒左右。母猪乳房有6对以上,前部乳房的乳腺和乳管数比后面的多,泌乳量也多。仔猪出生后有固定奶头吃奶的习性,可将体弱的仔猪放在前面乳头吃奶,使体弱仔猪吃到较多的奶,加快生长,能使同窝仔猪发育均匀。母猪胎次不同泌乳量不同。初产母猪泌乳量低,3~5胎泌乳量最高,以后逐渐降低。

  2.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l)加强妊娠后期的饲养。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母猪乳腺也同时发育,因此妊娠后期的营养水平不仅对仔猪初生重而且对泌乳量、哺乳仔猪增重及断奶到配种间隔都有影响。

  (2)泌乳期采用高营养水平的饲料。母猪产后3周达到泌乳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猪乳中各种营养物质都要从饲料中获得。

  (3)提高母猪采食量。产后第5天起母猪恢复正常喂量,直到仔猪断奶都应给予充分饲养,母猪能吃多少饲料就喂多少,不限制采食量。

  (4)供给充足的饮水。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不足采食量就会下降。

  (5)加强管理。
  ①少喂勤添,增加饲喂次数。母猪产后几天消化机能还未恢复,每次不要喂的过多。随泌乳量上升,母猪对营养的需 要日渐增加,对泌乳母猪应增加饲喂次数,以日喂3~4次为 宜。
  ②保护好母猪乳房和乳头。仔猪生后应去掉獠牙。并训练固定乳头吃奶,防止因争吃奶而咬伤乳头。仔猪的吸吮能促进母猪乳房发育,尤其是初产母猪,一定要让仔猪均匀地利用全部乳头,使每个乳房都发育良好,能提高以后几胎的泌乳量。

  三、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
  (一)理论依据
  母猪妊娠期为l14天。若母猪在产仔后40天内发情配种,则一头母猪一个生产周期为154天,一年两个生产周期需308天,一年余57天,两年生产4窝仔猪还余l14天。又可生产一窝仔诸,即两年产仔近5窝。
  实践证明,母猪无论在任何时期断乳,只要采取饥饿断乳法(母猪断乳时减少饲料给量),在一周内皆可发情。母猪从断乳到发情配种一般需5-10天,平均为7天,妊娠率可达100%。若仔猪30日龄断乳,则母猪在产仔后37天即可发情配种。

  (二)方法
  1.仔猪早期断乳。这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35日龄断乳,根据我国实际(猪舍、饲料条件等)可采取30-40日龄断乳。据养猪户反映,仔猪在30-40日龄断乳, 60日龄出售,这样的仔猪适应植物性词料较早。食欲好、增重快、不拉稀、非常好养。对早期断乳的仔猪,在5-10日龄即应进行吃料训练,并注意科学补饲。仔猪离乳后可在原圈饲养,待其适应后再分群饲养。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和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仔猪生病。

  2.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在毋猪哺乳20-40天内催情,使其能够发情配种,可以既哺乳,又妊娠,大大缩短母猪生产周期。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间隔断奶法。即人为控制并延长仔猪吃乳的间隔时间,白天只让仔猪吃乳1-2次,夜间让其母仔在一起。由于仔猪吃乳间隔拉长,使母猪乳房内积存大量乳汁,造成乳房膨胀,从而限制了催产素的分泌,血液中催产素减少,降低了卵泡刺激素的抑制作用,因而能促进母猪的发情与排卵。二是利用公猪诱情。

  对有公猪的养猪户,可在人工隔乳期间,将公猪赶到母猪运动场内诱情,每次15-20分钟,一天一次,连续3-4天后母猪即可发情。三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分娩后18-32天的哺乳母猪,注射20001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后第4-5天进行两次人工授精,哺乳母猪妊娠率可达70 %。(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breed.com/v5/news/20049/9218810265.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尤其是养猪业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要想提高母猪的分娩次数、产仔头数、幼生重、断奶窝重、仔猪成活率、日增重、料肉比和出栏重,就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要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然后,要做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最后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选择品种好,生长快,乳头多(14个以上)、抗病力强的母猪做后备母猪、体重达90~100kg时进行配种。
1.1 20~50kg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这一阶段的后备母猪与商品猪在饲养管理上差异不大,要保证后备母猪营养充足。
1.2 50~80kg的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2.1 这个阶段母猪的日粮中要含较高水平的维生素,尤其应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胆碱,生物素及叶酸,以提高维生素在体内的贮存,为以后3~5年的生产做准备。
1.2.2 除添加维生素外,还应添加铜、铁、锌、锰、铬、碘等微量元素,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但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以后备母猪开始饲喂,并持续整个生命周期。
1.2.3 为防止母猪断奶后因缺钙而引起的行动不便,保证母猪饲料中含有足够的钙、磷,以保证骨骼中钙、磷的沉积,保障骨骼的强度。所以母猪日粮中钙磷水平要高出商品猪的0.1%水平。
1.3 80kg至配种阶段的饲养管理
1.3.1 推迟两个发情期,体重达到90~100kg再配种。
1.3.2 妊娠期间适当增加喂料量,使后备母猪第一胎分娩时达到体况要求,否则影响母猪泌乳量。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妊娠早期
即配种后1~14d,这个时期的重点是提高胚胎成活率。配种后至3周内是受精卵游离并附植子宫角关键时间,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对外界刺激敏感,若有应激会干扰内分泌素的分泌,影响胚胎着床,增加胚胎死亡率。另外,供给大量高能饲料,增强代谢机能,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激素分泌,使胚胎死亡。所以妊娠早期应避免任何的外界刺激,同时饲喂低能量低蛋白饲料,以提高胚胎成活率。
2.2 妊娠中期
妊娠14~100d,配种后第三周至产前四周,为胚胎细胞减数分裂、分化和早期生长需要,通常只要维持母猪每天50g的增长即可。故此期喂中等营养水平饲料即可,一般每天喂2.0~2.5kg饲料为宜,过多饲喂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而且增加母猪代谢负担。另外,怀孕期间过度饲喂和长膘会造成产后厌食,采食量下降,导致母猪失重泌乳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以后生产能力。此外,这个阶段还要减少对母猪的应激反应,为母猪提供清洁、卫生、舒适、安静的场所,且做到冬暖夏凉。
2.3 妊娠后期
妊娠101~114d,这个阶段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母猪的营养需要量最大。母猪营养水平不够和饲喂量不足,母猪会出现背膘损失。此时有条件的最好喂哺乳猪料,日喂量应在妊娠中期基础上增加1.5kg,以满足胎儿体重大幅增加和母猪分娩后泌乳的需要。据资料记载:怀孕30d时胚胎重量只有2g,占初生重的0.15%;怀孕80d时,每个胚胎重量为400g,占初生重的29%;80d后,按初生生1400g计算,每个胎儿增重达1000g,占初生体重的70%之多。
可见,怀孕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因此增加营养和采食量是必须的,但应注意一点,在分娩前2d和分娩后2d,应停止增加采食量,日采食量减少至1.5~2kg,分娩当天甚至减少至1kg或喂少量易消化的稀食。以免母猪吃的过饱,压迫乳腺,泌乳受影响,继而形成乳房炎。产后1~2d后逐渐增加采食量。同时要保持母猪乳头清洁,预防仔猪腹泻。
3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哺乳期间必须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尽量让母猪多吃,每日达到7kg左右,cp≥16%,赖氨酸含量至少60g以上,因为赖氨酸能增加母猪产奶量,否则,采食量不足,泌乳量下降,仔猪断奶重下降,母猪失重过大,推迟发情期。无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产后提高母猪采食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泌乳量、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母猪淘汰率。因此,对哺乳母猪可采取下列措施,提高采食量,增强母猪泌乳能力,提高仔猪成活率,抗病力和出栏重。
3.1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有条件的喂哺乳猪料。
3.2 产前2d和产后2d不要喂的太多,防止母猪患乳房炎或厌食征。
3.3 产后给母猪饮温水,防止口喝吃仔猪。
3.4 每天喂5次,其中一次是夜间进行。
3.5 产后要供给母猪充足饮水,如果饮水不够,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泌乳量也随之下降。随着母猪泌乳量的下降,仔猪容易腹泻。
以上是养好母猪、提高生产性能的几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母猪的最大生产性能,才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第2个回答  2008-06-19
这问题可以向当地猪农请教一下
第3个回答  2020-01-28
母猪流白怎么办呢?
第4个回答  2008-06-28
用心去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