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怎么炒起来的?

以前是“边销茶”,由制茶工艺原因,汤色、滋味都不对内地口味,白送都没人喝,现在说包治百病,会生金子。有不少买来喝或收藏好发财,现在它们在骂人。什么时候炒起来的?

 说起普洱茶更早在台湾地区引起的热潮,上世纪80年代,许多台湾玩家有“惊为天物”之感。台湾人有着家族传承的品茶嗜好,1966年出生的台湾人石昆牧,称自己从1973年就开始喝斗牛乌龙,1983年喝普洱茶,1986年开始研究。祖籍福建的台湾茶商李作良(化名)说,正是台湾人有品茶传统,“才能把普洱茶玩起来”。早先,部分做古董生意的商人接触到香港古董店老板,他们盛行喝高品级的普洱茶,台湾人便学了去。“紧接着在知识阶层——艺术界、医学界、宗教界等风行了起来”。这种风行的背景是,“台湾人懂真正的好茶”,台湾绿茶、乌龙茶比较清丽淡雅,普洱茶则圆润醇厚,有着历史的幽香,医学界又证明了它极高的保健价值。

  台湾人“玩”普洱,引申出了艺术、佛学、哲学等各种附加价值。比如饮普洱茶应该配怎样的音乐,在怎样的环境中,有怎样精致的讲究。普洱茶的年份、名号、口感等,也各有说法。台湾的热捧,使得原本藏在香港的老茶,基本都流向了台湾。因此早期有句话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发扬于台湾”。

  石昆牧说,现在玩家们把普洱茶分为古董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90年代茶饼和新茶饼五类。大陆市场的加入,自然抬高了极品普洱茶的价码。前三类在市场上价值比较高,比如现在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产于光绪年间,“易武车顺号”成立于清朝光绪年间,这些极品茶1999年在台湾大约每饼1万元人民币,现在在大陆,不足300克的一饼茶,已经炒到了十几万元、二十万元的“天价”。印级茶一般有着几十年的历史,现在市场上大约三五万元一饼,早期七子饼则是两三万元的行情。石昆牧说,普洱茶的增值标志,是它的外包装和内飞,有了这样的名号,便有了玩家的行情。

  高等级的普洱茶一般在炒家的圈子里流通,很少人舍得真的喝掉,要么永久收藏,要么等待增值。由于普洱茶的文化尚在建立中,不断有专家跳出来发言;而进入到国际玩家级别的物品,正有出现“普洱品鉴权威”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的文化进入到了“诸子百家”时期,专家们各说各话,希望成为大家。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并不认可过分的文化炒作,“现在市场上,以香港、台湾为主流的普洱茶已经成为看包装、讲年代、视陈旧、比名气、寻来源的玄学体系了。最大的悲哀是云南的茶人不懂云南茶叶,而追随外来‘名人’,使普洱茶失去了本来面目,进入了神秘的文化行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1
1、始作俑者:一家北京的公司(买了云南最有影响力的茶厂,然后~~~)
2、后续跟进:少数云南茶厂
3、集其大成:全国资金苦无出路的投资者
4、推波助澜:产区各单位
5、火上浇油:沿海某地转战全国各行各业、经验丰富的炒家
6、纯属娱乐:风风火火的全国“不明真相”群众。
7、突然伟大:各茶山茶农(虽然他们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伟大,但老子就是伟大了,要茶,拿“很多”钱来。)
8、无妄之灾:多年来一直推崇普洱茶的人们(广东、香港),致力推广普洱茶的人们(台湾)、刚接受普洱茶的人们(马来西亚)
9、绝地反攻:其它全国各茶种相关利益团体,以东南某省为最。
10、皆大欢喜:盛宴落幕,跌得比股票快得多,大的多数跑了,小的多数套牢,中的有人“求仁得仁”,茶农赚的够撑几年清淡日子,助威呐喊的反正领薪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8
去年以来的普洱茶热,眼下已进入疯狂状态,但武汉人对普洱并不感冒。武汉人习惯喝绿茶

近段时间,有报道称全国已有上千万人加入炒普洱的行列,甚至有“存钱不如存普洱”的说法。但记者探访武汉茶叶市场时发现,本地销售的普洱茶有八成卖到了外地。

昨日,记者探访了武汉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香港路茶叶市场,里面约有5家大型普洱茶专卖店,但店内最好的普洱茶饼大都是三年限,价格三四百元,与广州等地动辄数千元一个茶饼有天壤之别。

专卖店店主余先生做了5年普洱茶生意。他告诉记者,武汉人还是习惯喝绿茶,很少看到收藏普洱的市民。店里的普洱只有两成卖给武汉人,其余八成都是山西、内蒙、陕西、重庆的茶商买走的,因为他们去云南不方便。

家乐福一家知名的茶叶连锁店店员小李介绍,常常有人花几万元买铁观音等绿茶,但普洱茶并不俏。

不过,武汉市面的普洱茶价格普涨。据了解,最普通的云南七子饼,去年进价只要10多元/片(357克),今年要将近30元才能拿到货,进价涨了约2.5倍,一些茶商还开万元高价买云南茶厂老板收藏的一些好普洱。
第3个回答  2020-11-14
我也不明白,典型的农家茶。以前都是随便喝来解渴的,特别是广东村落社戏煮茶,真的是一个味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