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的性格特点

如题所述

  项羽与刘邦所处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生机勃勃。这时出现的个体典型,无不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至今仍焕发着熠熠光彩。

  项羽:自尊心太强,以至于看不见他人。
  谋士范增揣摩项羽的性格时,对自己说:“这个人缺点很多,但他仍是一块刚出土未经雕琢的璞玉。”司马辽太郎看到了项羽其他方面的优点,评价说:“项羽比范增所看到的更优秀。”
  事实上,“项羽与刘邦不同,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项羽比常人热血十倍,愤怒时会狂暴如虎,憎恨时会大肆屠杀敌方军民,还有他流放并杀死奉为主公的怀王的行为都给人残暴的印象。同时,与此相矛盾的是,他厚待同伴,礼遇长者。这表现了项羽绅士的一面。”
  确实,“项羽能使人感到他伟岸的灵魂。但是,这伟岸的灵魂中,也隐藏了比常人更多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有时勇敢,有时表露出异常澄澈的感情。但是,孩子所具有的功利性和残酷性,他却无法控制。”项羽是这样一个不能用常理衡量的人。
  而且,“项羽好勇,以勇为衡量人的第一标准”,所以他的论功行赏,常常招致混乱和反叛,或是使人对他灰心失望。
  司马辽太郎明确指出:“项羽也有慈悲和恻隐之心,甚至比常人更多。但是唯有当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且对方完全仰仗他时,他才施予他的慈悲。虽然如此,他也并不是愚人。他从不为阿谀奉承所动,他的性格真是微妙。”也就是说,“自尊心太强的人都看不见他人”这一规律发生了作用。这与项羽在政治和战略上都缺乏灵敏的触觉不无关系吧。
  项羽习惯把世界分为敌我分明的黑白两部分,与此相对,刘邦则把世界看成灰色,有时会变成黑色,有时会变成白色。
  刘邦:虚怀若谷,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
  萧何曾问夏侯婴为何追随刘邦,他考虑了一会儿说:“没有我,刘大哥就只是一个呆木瓜。”这时萧何发现了刘邦的可爱之处。萧何从这个角度评价刘邦:“刘邦没有什么德行,却十分可爱可亲。这种品质,也是世上少有啊。”也就是说,萧何开始认识到,亲和力是刘邦的光源,这种光芒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
  “刘邦有个特点,好像生来就不知道有‘小我’”,这确实是世上少有,而且,“刘邦‘自己不能之事就委托他人’”,这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虚心使人聪明”。
  刘邦在韩信眼里,是一个可亲的愚人。当然并不是说他蠢,而是说他这个人总是一览无余,没有鲜明的主张和立场,就像一个大袋子。没装东西的袋子形状不固定,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唯一的好处是有容量。这反而比贤者更能成为栋梁吧。贤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论多么优秀也总有界限,袋子却能容纳贤者为己所用。
  因此,“他总是需要献策者。他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有多个献策者,他就选择最好的策略。刘邦有这种选择的能力。刘邦的能力还在于,他具有能激发别人为他献计献策的人格。”
  刘邦年轻时,喜欢刘邦的人和街上的小流氓们都自然聚集到沛县的小酒馆,“他们只要看见刘邦就觉得高兴,一起在酒馆吹侃闲聊,刘邦有事离开,酒馆就马上冷清下来,大家也都没了兴致,作鸟兽散”,从这里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刘邦那种胸怀宽广的个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8
项羽"斗不过"刘邦(需要声明一下并不是斗不过而是最终没有胜利)
我们知道项羽戎马一生他的一生中只输过一场战争(也就是最后的一次战争)
其实造成项羽的失败刘邦的成功原因是非常多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不过有一重要的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个人看法)
性格决定胜负...
从个人道德观上来看大家都认为项羽是一个完美的大英雄而刘邦却是一个完美的市井无赖的形象(至少多数人是这样认为)
为什么英雄会输给无赖呢?
最简单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
英雄-宁死不屈(项羽仅一次失败就在乌江自刎)
无赖-苦苦求饶(刘邦多次战败求饶甚至跪地求饶)
大家都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俗语(难道项羽不明白吗?)
如果项羽不自刎而选择渡江那么时局将变成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项羽最错的是,坑杀了秦地20万的士兵.为了当西楚霸王,流放了怀王熊心,所过之地烧杀抢光,虽名为霸王,却失尽天下民心.而且他为人虽然英勇,大吼一声,一千个军汉也会吓倒,却不能重用有才能的将军,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很好,士兵有病时,关怀备至.到了部下立功应当封官晋级时,他把刻好的印章握在手里玩弄得没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所以不过是妇人之仁.
而刘邦是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有才能的人,论功行赏.进关中时,秋毫无犯.所以楚汉相争,刘邦胜.
但项羽无愧是英雄.率区区乌合之众大败秦兵,名声大振.一手举起反秦大旗.虽兵败于刘邦,气势却盛于刘邦.虽千百年后,文人们依然咏叹不已.相比之下,刘邦不过一时豪杰,项羽却是一世豪杰.
不过我却认为,根据马克思学说,生产力最终决定上层建筑.项羽即使打败刘邦,结果也只有两个:1,他没顺应生产力发展,若干年被另一个"刘邦"打倒.2,他顺应生产力发展,成为另一个"刘邦".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里,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充分了.你可以去看一看.
张良得个善终,其他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8
项羽优柔寡断,被称为妇仁之人,他比较小气,部下为他打下的江山他都不怎么舍得分些给他们,但是他很善良,部下发烧他都要亲自去探望,
刘邦刚开始的时候像流氓,但是他善于倾听并采纳部下的建议,很果断,很大气,把江山全部分给了他的部下,
刘邦和项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第3个回答  2015-11-16
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项羽勇猛无比,但智略不足,好为妇人之仁,刚愎自用,赏罚不平,不善于用人,虽有霸王之威,终致失败,乌江自刎。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