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杨广的功过比较

写论文用的,2000字...高分相求!!!

有人说,隋炀帝败就败在他没有长性,不能像他的父亲一样从始至终做一个清明有为的皇帝;也有人说,隋炀帝败在他太浮躁了,虽然营东都、修运河甚至征高丽都是迟早要做的事情,但是好歹可以慢慢来嘛。

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人:他很大程度上为后世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但人们却紧紧抓住他对于当时社会的负面影响,把他树立成了昏君的典型。与此同时,更多碌碌无为、整日只知纵情声色的昏庸皇帝却把隋炀帝当作挡箭牌,安然地睡在皇家园陵里。隋炀帝却只能“君王忍把平陈业,换得雷塘半亩田。”

他比秦始皇更有才华,又比李煜更有作为。然而喜欢李煜的文采、崇拜秦始皇的武功的人大有人在,冷静看待杨广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但是说到底,我并不希望这世界上真的有崇拜杨广的人,尽管他有功,但总的来说并不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关于他的争论更多一些,片面否定他的人更少一些,总有人能够肯定他那些时常被人忘记或误解的功绩,也总有人能够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他.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
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说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0
隋炀帝杨广是文帝次子,为人骄奢残暴。隋文帝本立长子杨勇为太子,但广极力巴结母后独孤氏及朝中大臣,对太子不断进行诬蔑陷害。文帝受独孤后及大臣杨素(?-606)之惑,乃废杨勇而改立杨广为太子。原来文帝曾以陈後主之妹宣华公主为妃嫔,仁寿四年(604年),帝病,杨广竟乘机调戏宣华夫人。宣华夫人泫然面奏
「太子无礼」,文帝怒曰「畜牲(一作
「死狗」)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乃密诏长子返宫复太子位。杨广获讯,竟用毒药弑父篡位,当夜蒸其後母,旋又杀害兄弟。文帝靠欺负周之孤儿寡妇而得天下,复霸占陈主之妹妹,渠料因废长立幼之缺失,竟被亲生儿毒害而死於非命,岂不悲哉?!
杨广篡位後,立即显露出荒淫暴虐之本性,对全国民众施以残酷的统治。兹将炀帝之暴政罗列如下:
(一)骄奢淫逸:炀帝即位後,一味追求淫乐,在洛阳郊区辟专供游猎享乐的
「西苑」,周围二百里,苑内有许多宫殿,还有方圆十馀里的「海」。为游览江都繁华,他大开运河,在洛阳至江都之间的运河两岸筑离宫无算。巡幸江都时,所带妃侍、王公、百官、卫骑竟达一二十万人,大小船舶几千艘,首尾相连长达二百多里。
(二)劳民伤财:炀帝长年累月地造宫室,开运河,筑驰道,修长城,滥用人力物力。营建东都时,每月役使丁夫二百万人,因规模浩大、工程严急,结果服役而死的十之四五。为了南下巡幸,所耗民工也有数百万之多,为其挽船的纤夫多至八万人。所过之处,五百里内百姓都要
「献食」。他在洛阳招徕番客,也大慷中国民众之慨,竟告以「中国富庶,欢迎外宾例不取值」!
(三)严刑苛法:炀帝骄纵任性,从不纳谏。凡上书谏阻其胡作非为,或私议朝廷奢侈者,均被随意杀戮。对老百姓也用苛法严刑,动辄处以重典。
(四)妄启边衅:炀帝好大喜功,还表现在对外耀武扬威,随意征伐,如讨流求,伐林邑,四处用兵,无岁无之。特别是三次远征高丽,不仅均无功而还,而且导致了全国民变之爆发。炀帝第一次征高丽是在大业八年(612年),陆军从涿郡出发,海军从东莱(今山东半岛)海口出发,结果大败而还。第二、三次分别发生在大业九年和十年,也都遭到失败。这几次对外用兵给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三驾东征辽泽,皆与百馀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徵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为了征高丽,迫令工匠在东莱海口造船,「官人督役,昼夜立於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无不生蛆,死者十三、四」。
论史者往往把隋肠帝的暴政同秦始皇所作所为相比,认为二者颇为相类。唯秦灭亡於二世,隋则断送於炀帝。如果论一统天下、创立制度、苛暴残酷、劳民伤财,秦始皇实兼隋文帝、炀帝二人而有之;但若以好大喜功、广事建设、弑父杀兄、亡国亡身而言,则隋炀帝又兼有秦始皇、二世之某些特点。杨广既敢弑父杀兄、蒸淫後母,那麼其对百姓之苛暴统治自不足为奇,难怪其父弥笃时骂其为
「畜牲」、「死狗」,《隋书》称其
「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非仇讎,左右之人,皆为敌国」了。难怪炀帝执政不久﹐其父得到的天下就葬送他的手里了﹗
秦隋二朝政治之比较


统一
结束七国纷争的战国时代
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创制
三公九卿、中央集权等为
五省六部、科举制等为
汉以後各朝继承
唐以後各朝继承
建设
万里长城、驰道、水渠、
大运河、驰道、长城、
阿房宫、骊山墓
仓窖、东都西苑
武功
北伐匈奴﹐南平百越
三征高丽﹐讨伐流求、林邑
暴政
好大喜功,苦役重税,
大兴土木,横徵暴饮,
严刑峻法,焚书坑儒
杀戮功臣
内乱
二世杀兄篡位,宦官赵高专权
文帝废长立幼,炀帝弑父杀兄
覆亡
民变四起,二世为赵高所杀
民变四起,炀帝为宇文化及所杀
国祚
共十五年﹐二世而斩
共三十八年﹐两代而亡
第2个回答  2013-07-15
杨广肯定算不上好皇帝,且不说奢侈无度,仅凭其杀父淫母便为天下人所不耻。再看看他做的其他坏事,几乎是历代皇帝的通病,如果不将其放在众目睽睽之下,或将其他皇帝的私生活同样披露,真说不上杨广和其他皇帝相比会好多少或坏多少。

杨广堪称闲不住的皇帝,在位期间留下了上百个为后人称道的中国第一:首创科举制选拔人才、创办了世界最早的“太医署”、接受外国留学生、取消妇女的人头税、提出进行“混一戎夏”的民族改革、开拓大运河、实行屯田等等。在位短短的十四年间,还三征高丽,三下扬州,忙得不可开交。当历代皇帝即位热衷于修陵时,他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在建陵上耗费财富的君王之一。这些史实说明杨广在位期间国民还是相当富庶的,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国力,杨广不可能办成那么多事。

当后人把隋朝的灭亡归咎于开挖运河时,历史却证明了在修建运河的几年里,社会还是安定的,没有超出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也没有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后果。在杨广创下的上百项第一所勾划出的宏伟蓝图前,开发运河并不出人意料,将运河说成是杨广为去杨州赏琼花而修建,实在有些牵强。

然而,隋朝终是亡了。国破身亡,杨广败得无话可说。但造成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斗争,作为一代君主的杨广实在太缺乏御人术了。识人用人失误在先,临场处事不当在后,面对日益逼近的政权危机竟然当断不断,最终在一场不大的宫延政变中,枉送了性命。

秦始皇所做的丰功伟业,杨广多数也做了,而隋朝短暂的兴盛,较“贞观之治”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秦始皇、唐太宗已成千古明君,杨广却遗臭万年,背着恶名为后人所唾弃。弑父之类的事,其他皇帝身上有没有发生过已无从知晓,但围绕皇权的争斗已屡见不鲜,充满血腥更是不争的史实。至于个人的享受淫乐,就是那几个传世的开明皇帝也未尝没有类似之举。何以唯独杨广的种种不是在历史的视窗上被如此放大?
第3个回答  2013-07-15
杨广没做皇帝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人,节俭,谦虚谨慎,好学上进,文才出众,战功显赫……

杨广亡国,是政治派别的斗争
第4个回答  2013-07-15
各有千秋,杨广过大于功,他只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游玩。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还修建了万里长城,为以后各朝的北方防御起到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