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宇宙观和道家宇宙观的比较

如题,急的很

儒家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的理想主义,只要人类要永恒自然发展的话,任何时候都有现实意义。儒家的宇宙观,传承并建立在《易经》的宇宙观思想基础之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法”之法,道家则结合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谈宇宙观,道家正统思想以老子为鼻祖。从老子对宇宙观的描述可知老子知其然,而未讲完全其所以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好好品味“道可道非常道”(自己试下加减标点符号后的感觉),这一句话吧!我认为老子乃投凡之圣,已达小乘境界之人。我这里不是说老子不可及大乘,而是老子依“道”而行罢了。看今天下之文化,唯“儒释道”可力挽狂澜,你把“道释儒”按顺序摆在数字中去,你自己去悟吧!“……-1,0,+1……”。之所以谈这些“无聊”的话,也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道家老子的宇宙观罢了。道家的宇宙观,如果要真正理解还是要从“道”去领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有可道之道和不可道之道,皆常道也,名有可名之名和不可名之名皆常名也。老子的“道可道”是因为老子明白“道”是如何生成万物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道”的生命轨迹是“道生之,得畜之,物行之,势之”。“道”的伟大之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猴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个“得”就是可道之处。那么神秘的“道”的真实面目又是怎样的呢?或者说,宇宙的最深处、最本质、最原始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老子很谦虚,老子说这个东西也“可道”也“不可道”。那么这个“不可道”的“道”又是什么呢?或者说,道生一,那么又是什么生这个道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湛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老子绞尽脑子,展开广袤的思索很想揪出这个真实的“道”来,无奈“心”及而“身”不能及,因为“吾之大患,为吾有身”。但老子在“道”的最后总结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不为”又谁才能够做得到呢?看来不可“道”中的“道”还是要慢慢去品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