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适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

局域网适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对它们的选择与网络拓扑形式的关系如何?

逻辑链路 Logical Links
  Logical Links 逻辑链路逻辑链路是实际电路或逻辑电路上交换通信信息的两个端系统之间的一种协议驱动通信会话。协议栈定义了两个系统在某种介质上的通信。在协议栈低层定义可用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通信协议,如局域网络(LAN)、城域网(MAN)和象X.25或帧中继这样的分组交换网络。逻辑链路在物理链路(可以是铜线、光纤或其他介质)上的两个通信系统之间形成。根据OSI协议模型,这些逻辑链路只在物理层以上存在。你可以认为逻辑链路是存在于网络两个末断系统间的线路。 
  面向连接的服务 为了保证可靠的通信,需要建立逻辑线路,但在两个端系统间要维持会话。 
  面向需要应答连接的服务 分组传输并有返回信号的逻辑线路。这种服务产生更大的开销,但更加可靠。 
  无应答不连接服务 无需应答和预先的传送。在端系统间没有会话。 
  OSI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可进一步细分为较低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较高的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当它接收到一个分组后,它从MAC子层向上传送。如果有多个网络和设备相连,LLC层可能将分组送给另一个网络。例如,在一个NetWare服务器上,你可能既安装了以太网络适配器又安装了令牌网络适配器,NetWare自动地在连接到适配器的网络间桥接,这样原来在以太网上的分组就可以传送到令牌网上的目的地了,LLC层就象网络段间的交换或链路中继,它将以太网的帧重装成令牌环网的帧。 
  相关条目:Connection-Oriented and Connectionless Protocols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Data-Link Layer OSI Model 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层体系结构;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Protocol Stack协议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6
我们的星型拓扑(就是所说的以太网)的一般是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抢带宽。这个是最常用的。
还有就是令牌环网,(不过现在都不用了),用的是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控制介质。
还有就是总线型的,采用的是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控制方法。(这个现在也很少用了)
基于篇幅,你上三中拓扑和采用的介质访问方法,你可以找相关详细资料去看,这么就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