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青少年管教学校

我儿子14岁特别叛逆在学校打架斗殴半年换了三个学校了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就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而不是放到青少年管教学校。

必要时可以选择湖南岳阳市春雷学校官方。

岳阳市春雷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经岳阳市政府批准,岳阳市政法委、岳阳市教育局、汨罗市政法委、汨罗市教育局联合审批的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性质,岳阳市、汨罗市两级政府通过政策性资金投入支持的管理模式。

学校专业从事问题青少年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常年面向全国招收10-18周岁有早恋、叛逆及厌学等思想行为的问题青少年。学校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诲人不倦的大爱精神。

针对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有早恋、叛逆、自卑自恋、挥霍无度、厌学逃课、离家出走、人格异常、打架斗殴、暴力倾向、亲情冷漠等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思想教育和文化补习,在学校成功的教育模式下,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在社会的支持下帮助这些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

扩展资料

在进入青少年管教学校的同时,顺利度过叛逆期有三个关键: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规矩,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

2、要以叛逆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3、要了解孩子的叛逆类型,对症下药。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

暴躁型——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

阳奉阴违型——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湖南岳阳市春雷学校官方-岳阳市春雷学校简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河南省岁平青少年教育 是专业解决青少年叛逆,网瘾,厌学,早恋,自卑自闭,等青少年存在的不良问题的。

对于青少年叛逆教育,必要时可选择岁平青少年教育,当孩子叛逆期时我们应该怎么管教呐?

1、给孩子定规矩

家长要明白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要在事前与孩子订立明确的规矩,这个规矩不但孩子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守,是适用于全家人的。这样一来,孩子才不会对规矩产生抵触心理,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更强大的榜样作用和正面力量。

2、多与孩子沟通

这里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说教和指责,孩子对于父母也同样需要有表达的权利,只有彼此之间有沟通回馈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具体的情况。并且,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和支持,也需要通过沟通表达出来,不要让言不由衷的语言伤害到彼此的感情。

3、理解孩子

理解的核心就在于家长能够学会去倾听和包容孩子的想法,也许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也许父母会不懂孩子为何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学着去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意图,而不是全盘否定,这样沟通才能持续,而不是争吵收场。

对于青少年叛逆厌学教育,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很重要,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提早的解决青少年叛逆问题!

第2个回答  2017-11-25
14岁这个年龄段,是青春期和叛逆期双重阶段。如何帮助孩子良好的过度叛逆期,需要家长的帮助。
家长可以多倾听孩子想法,明白孩子所思所想再进一步交流。
当孩子出现和外面不良少年交集,打架斗殴时,这问题应该要及时得到解决,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实在没有办法可以送孩子去军事化管理学校,先隔绝他的圈子再进一步引导他往好的方面发展。
成都赏美素质教育挺好的。
第3个回答  2017-12-30
孩子叛逆第一要找到问题根源所在。
孩子叛逆与家庭教育是有一定联系的,家长可以试着说服教育,和孩子好好谈谈心。
若孩子已经变本加厉家长还是及时解决,孩子问题拖延不得。
成都赏美素质教育,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彭镇。
四川卫视曾独家报道,科学合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小时候父母或是老人给惯坏的追答

长沙有不少这样的学校,我小孩就是让他爷爷奶奶惯坏了,上网成瘾,也特别叛逆,一说他就离家出走,根本拿孩子没点办法,去年送到了长沙塑才学校去了,回来后确实改变了很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