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无触点分电器的工作原理?

如题所述

分电器形式很多,但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由信号发生器、配电器、离心点火提前装置组成。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信号电压,输出给点火控制器,通过点火控制器来控制点火系的工作。信号发生器按其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磁感应式、霍尔式、光电式、电磁震荡式。常用的为前两种。磁感应信号发生器和霍尔式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别见第六节和第七节。

  2.配电器

  配电器装于信号发生器的上部,由分电器盖、分火头组成,见图4-11。其作用是将高压电按点火顺序分配至火花塞。
  分电器盖由胶木粉在钢模中热压而成,装于分电器顶端,用两弹性夹卡固。分火头套装在分电器轴的顶端随轴一起旋转,其上有金属导电片。分电器盖的中间有高压线座孔,其内装有带弹簧的碳柱,压在分火头的导电片上。分电器盖的四周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等的旁电极通至盖上的金属套座孔,以安插分缸高压线。分火头旋转时,导电片在距离旁电极0.2~0.8mm间隙处越过,当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信号时,高电压自导电片跳至与其相对的旁电极,在经分缸高压线送至火花塞。

  高压线有中央高压线和分缸高压线两种。一般为耐压绝缘包层的铜芯线或全塑高压阻尼线。常为竖直排列,也有水平布置,可避免折损,缩短长度,抗高电压,延长寿命。

  3.离心调节器

  其作用是在转速变化时,利用离心力自动使信号发生器提前产生点火信号来调节点火提前角。其结构如图4-12所示。在分电器轴上固定有托板,两个重块分别套在托板的柱销上,重块的另一端由弹簧拉向轴心。信号发生器的转子与拨板一起套在分电器轴上,拨板的两端有长形孔,套于离心块的销钉上。
  点火提前角无需调整时,离心调节器处于不工作位置,两离心块在拉簧作用下抱向轴心。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两离心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甩开,离心块上的销钉拨动拨板和信号发生器转子,顺着分电器轴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轴转动一个角度,提前产生点火信号,点火提前角增大。转速越高,离心块离心力越大,点火提前角越大。反之,转速降低,点火提前角减小。

  4.真空调节器

  其作用是在发动机负荷变化时,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装于分电器壳体一侧。其结构见图4-13所示。在外壳内固定有弹性金属片制成的膜片,膜片中心一侧与拉杆固连,另一侧压有弹簧。拉杆由壳底座孔中伸出,与底板相连,拉动底板带着信号发生器的定子相对于轴产生角位移。

  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节气门开度也小,节气门下方及管道的真空度增大,真空吸力吸引膜片压缩弹簧而拱曲,通过拉杆拉动底板带着信号发生器的定子逆着分电器轴旋转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提前产生点火信号,于是点火提前角增大。负荷越小,节气门开度也越小,真空度越高,点火提前角越大,反之,负荷变大则点火提前角减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9
无触点的分电器,有磁电式,霍尔式和光电式!具体原理百度一下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2-07
化油器时代,点火主要依靠分电器,和高压包分离,分店器里集成了曲轴传感器和凸轮轴传感器,靠俩个传感器的角度信号点火并分配给每个缸。 早期的电喷时代,使用了电脑控制的新技术,只不过还是使用分电器分配高压火,和高压包分离,曲轴传感器直接安装在了曲轴信号盘附近。 现在的电喷时代,完全取消了分电器,它发展了点火系统有直接点火,分组点火,和顺序点火3个新点火方式,高压包和点火线圈组成一体式。 我们所说的点火线圈其实就内置包含了高压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