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口退税的帐务处理?

公司要办理出口业务,我是一个学财务的,但基础不是太好,对于出口的帐务不知该如何处理?请教!谢谢!

一、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帐务处理:(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帐务处理: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征退税差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根据《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7
出口时1。做销售 借:预收帐款-***或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2。按增值税退税率之差做进项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不予抵扣进项转出3。按应退税额做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退税 贷:应交税金-出口退税4。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退税
第2个回答  2013-08-27
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的管理办法。 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1、 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抵税: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3、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价公式为: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价=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4、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 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2003年1月1日开始执行增值税“免、抵、退”税政策,一至三月份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00 ③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 ×(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 字串3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① 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分录与1月份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②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 2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00000 ③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300×17%-(144.5-20)=-73.5(万元) ④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退税。 ⑤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65万元 免抵税额=0 期末留抵=73.5-65=8.5(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65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 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人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价=(300+50)×(1+20%)=420(万元) 借:原材料42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3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关税700000 ②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 ③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3%)=16.8(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3%)-16.8=7.2(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7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72000 ④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0-(0-7.2)-8.5=-1.3(万元) ⑤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3%=54.6(万元) 免抵退税额=600×13%-54.6=23.4(万元) 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1.3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23.4-1.3=22.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13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1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34000 通过实务处理我们可以看出,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因为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税额即为“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