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居住地”应该如何来证明?

如题所述

经常居住地可用以下证件凭证出示证明

居住证明和暂住证。暂住证的开具机关是基层派出所,而居住证明的开具机关一般为居委会、小区物业、村委会、街道办等基层组织,都是对于流动人口实际居住情况比较掌握的单位,所以这两种材料也是最为认可的证明材料。

除前述基层组织外,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也有由工作单位(住单位宿舍)、学校(住学校宿舍)等单位开具居住证明的情况。

暂住证是我国特定时期对于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暂住证能够表明持证人在某一地区居住,一般有效期为一年,所以若是证明经常居住地一般需要提交时间连续的两份暂住证。

扩展资料:

相关法律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条规定: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常居住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3

证明:
1、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以及当地管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等;

2、街道、居委会、小区出具的证明等;

3、房屋权属证书;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证人证言,房屋租赁合同书,房租缴费收据等;

5、各种缴费证明,如取暖费、电费、水费、卫生费、物业费等等的缴费凭证;

6、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证人证言等。司法实践中,暂住证是证明经常居住的常见证据类型之一。

拓展资料:

相关法律解释: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条规定: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常居住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9

第3个回答  2018-08-01

办理居住证或暂住证来证明。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证据问题有明确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条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拓展资料:

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 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居住证连接了几个不同的时代。

这头是从1984年开始实施的暂住证时代,那头是未来各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时代。在全中国各地的相关改革中,非户籍人口的权益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也在日渐扩大。

这些变化的背后有招工难、地方保护等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着地方政府辖区管理的政治需求。

经常居住地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关于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关于经常居住地如何证明的问题可以说是经常遇到,其中尤其以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到外地工作多年因感情破裂想在外地离婚的最为常见,这样的情况下要达到在外地离婚的目的只有走诉讼途径。可问题是外地的法院立案法官往往不愿受理这样的案件,他们的理由就是原告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在其辖区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以下就是我在代为办理一单外地人在广州诉讼离婚立案的过程,这个案例足以反映证明经常居住地是多么的困难:我代理的这个案例当事人男方住所地在黑龙江,女方在重庆,双方在黑龙江登记结婚多年,但结婚后至今一直都在广州工作,双方还在越秀区开办了一家公司,女方还是该公司登记的法定代表人,女方还在越秀区某街道办理了一个有效期为两年的暂住证,到准备起诉离婚时仍在有效期内。双方已经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但由于双方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回住所地办理离婚登记,所以他们就希望通过诉讼途径达到在广州离婚的目的。鉴于女方有在越秀区某街道办理的暂住证,在提起诉讼时我就以男方作为原告、女方作为被告向越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立案。但立案庭接待的一女法官竟然说暂住证不能证明被告在越秀区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公安机关出具的暂住证不能证明,那什么可以?我就问她。她说还需要街道办或者居委会或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出证明,证明被告在越秀区实际连续居住一年以上。靠!说得轻巧,这个我不是没有想过,但我之前代理的类似案子当事人找过街道办和居委会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人家说得很直接:“我又没有整天拿眼睛盯着你,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在我辖区内实际居住一年以上啊?我怎么能给你出具证明?!”于是我就把这话转述给法官了,法官无语,她改口说那你能不能提供和房东的租赁合同和租赁房屋的房产证呢?TMD!谁说租赁房屋一定会签合同?要是借住朋友的房屋怎么办?而且,房产证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有的,象广州市内很多的城中村,大把的农民房、违建房在出租,哪来的什么房产证的?!再者说,如果只要房产租赁合同和房产证复印件,那我搞个假的给你不就行了?反正你法官又不会去查是否真实租赁、房产是否属实,不过这样做的话还不是你法官给逼的!简直逼良为娼!我把这个理由一说,那女法官也没有话说了。后来我说这女当事人在越秀区开办了公司,还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我同时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和单位证明可以吗?那女法官回答很绝:“开公司做公司法定代表人只能证明你是公司的法人,不能证明你在我辖区内居住。”晕!这话说得确实有她的道理。 写到这里, 各位是不是比较关心这个案件我后来到底立了没有?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我答应了当事人就一定要办到 !一个案子,如果法官不想给你立,总有她的借口,假使您真的就此妥协,那当事人就只能等双方有时间再回住所地办理离婚了。可是,既然法官不讲理,我也就不用跟她客气,就开起嗓门跟法官吵呗,吵到让来立案的当事人都来关注、吵到法院立案庭庭长、领导跑来过问,问题就开始出现转机了,立案的问题就解决了。今后朋友们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也可以一试哦。办了暂住证都不能顺利立案?没有这样的道理! 个人思考:说实话,象越秀法院这样的要求害得我们失去很多承接这样的案子的机会,也浪费当事人很多不必要的费用和时间。我说的这个案子能最终立案其实并没有让我感到多高兴,国家对于“经常居住地”究竟应该什么可以证明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明文规定,也使得不同法院对于类似案件是否应当受理有不同规定,损害了法的统一性和尊严。期望国家尽快出台一个统一的明文规定。需要证明“经常居住地”的情况在交通事故索赔案件中也经常遇到,农村户口的人在城镇里发生交通事故,涉及到是适用农村标准还是城镇标准的问题,其实除了上述的暂住证、证明、租房合同等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可以证明,有兴趣或者有需要知道的朋友可以电话联系咨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