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的概念有哪些?

如题所述

      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是一种阻碍电荷流动的材料。在绝缘体中,价带电子被紧密的束缚在其原子周围。这种材料在电气设备中用作绝缘体,或称起绝缘作用。其作用是支撑或分离各个电导体,不让电流流过。

      绝缘体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传导电流的物质。又称电介质。绝缘体的特点是分子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极少,其电阻率很大,约为10~10欧姆 ·米,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移动所形成的宏观电流,而认为是不导电的物质。绝缘体可分为气态(如氢、氧、氮及一切在非电离状态下的气体)、液态(如纯水、油、漆及有机酸等)和固态(如玻璃、陶瓷、橡胶、纸、石英等)三类。固态的绝缘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实际的绝缘体并不是完全不导电的,在强电场作用下,绝缘体内部的正负电荷将会挣脱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绝缘性能遭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电介质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称为击穿场强。在绝缘体中,存在着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种电荷将作微观位移,从而产生极化电荷,就是所谓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各向同性电介质和各向异性电介质两种。就极化机制可分为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两种。绝缘体在工程上大量用作电气绝缘材料、电容器的介质和特殊的电介质器件如压电晶体等。

      绝缘体是一种可以阻止热(热绝缘体)或电荷(电绝缘体)流动的物质。电绝缘体的相对物质就是导体和半导体,他们可以让电荷通畅的流动(注:严格意义上说,半导体也是一种绝缘体,因为在低温下他会阻止电荷的流动,除非在半导体中掺杂了其他原子,这些原子可以释放出多余的电荷来承载电流)。术语电绝缘体与电介质有相同的意思,但是两种术语分别用在不同的领域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5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
第2个回答  2013-08-25
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呵呵,对爱没感觉也叫爱情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