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的过程

蜀汉是在什么时候灭亡的?被谁灭的,灭掉后怎么处置君主?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

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蜀汉兴亡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刘璋相继镇压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

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次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为大汉皇帝,国号汉,建元章武。

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刘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三郡,于次年东征孙权,在夷陵被东吴陆逊击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位。

诸葛亮辅刘禅,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诸葛亮南征,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当年秋天,诸葛亮败孟获,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

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第五次北伐。病死于五丈原,汉军撤回,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

258年以后,宦官黄皓等人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劳而无功。263年,魏攻灭蜀汉,刘禅投降,姜维假投降欲复兴汉室,然而失败被杀,死于剑阁。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蜀汉亡。蜀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6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

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原因:

1、国家实力来看三国中蜀汉是最弱的一个,诸葛亮在《出师表》就说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天下十四州,魏国一家就有十州,吴国有扬州,荆州和胶州三州,而蜀汉只有一个益州。

人口更是悬殊,据史料记载,蜀汉灭亡时的人口只有94万人,而吴亡时则有230万人,魏的人口则有443万人,也就是说吴国人口只有魏国一半,而蜀汉连吴国的一半都不到。

2、其次从地理上来看,诸葛亮北伐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建立基业,然后图中原。对吴国来说说荆州是死穴,孙权必定不会放手,而且荆州龙虎之地,本就不是蜀汉那点国力能固守的地盘。

历史上也从没有过能割据四川又依靠长江天险,并形成稳定局面的例子,在关羽丢荆州之前,荆州本来就已经是三国瓜分的状态。诸葛亮后来也放弃了横跨荆益的战略,荆州一失对蜀汉造成毁灭性打击,只能憋在四川盆地最后成为瓮中之鳖。

3、蜀汉军事力量与其它两国也不成比例。《三国演义》里动辄几十万大军交战都是为了剧情需要,按正常古代的动员能力来说,蜀汉的军队规模大概10万左右,吴国23万,魏国则可能40万元以上,实力差距就那么大,和平竞争又不可能,如果不在短期内通过战争扩张,长远来说必然死路一条。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当时其实陷入了这样一个历史悖论,打是死不打也是死,所以蜀汉亡国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的那样,历史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三国时期政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7
蜀汉的灭亡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禅投降只是蜀汉灭亡的象征,实际在阿斗投降之前,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因素已经注定蜀汉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1、军事上,刘备彝陵大战的失败就已经为蜀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或者往前说,关羽丢失了荆州是蜀汉最终失败的缘起。荆州失陷前,蜀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基本上达到了《隆中对》中诸葛亮设计的战略态势:“……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一战略构想的关键实际上在于荆州,因为巴蜀是是典型的“天牢”地形,道路难行,“外人不得入,内人不得出”。如果以巴蜀作为战略基地进攻曹魏,就必须有另一路兵力进行策应,或者本身就作为策应军出现。但是,刘备与孙权联合的基础是“联合抗曹”,重点在于“抗”字,而不是“攻曹”,否则力量的均衡会打破。所以才有“关羽得志,吴必不喜”,孙权会看着刘备坐大而不闻不问吗?再加上关羽外交上的幼稚,所以只要刘备军一胜,孙权立刻就抄了他的舐贰?荆州虽失,蜀汉当时的军事实力仍然十分强大,如果陈兵吴蜀边界,孙权恐怕也会乖乖的将荆州还给刘备,继续保持原来的均衡,事实上孙权也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派诸葛瑾到蜀国谈判,但是刘备昏了头,非要灭吴。要知道,当时三国各自的实力任谁要想凭一己之力灭掉另一家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彝陵大败是必然结果。 彝陵大败是蜀国损失惨重,一大批老成宿将或病死或阵亡,一大批久经战阵的士卒或被俘或战死,据估计损失精兵4万多人,军事上实际已经失去了本钱。之所以没有立刻灭亡,还要得益于魏吴两家的制衡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军事上实际上也只是以攻为守,御敌于国门之外。但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饮鸩止渴,但是蜀国的国力使然,诸葛亮明知道是毒药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去了。 而且,诸葛亮和后来的姜维对魏国不断的骚扰也有利于吴蜀同盟的稳固,使魏国难以腾出手来收拾吴国。但是到了后期,随着魏国越来越强,原来的均衡已经被打破,魏国(或说司马父子)已经拥有了消灭两个国家的实力。 2、政治上:客观上,政治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蜀汉原来的政治优势是“汉室正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对“汉室”已经没有兴趣,魏吴在自己的领地统治都非常成功,没人愿意再恢复那个昏庸无能的“汉室”;而且,刘备和孙权死后,他们的继任者能力都非常一般。本来吴蜀各自的实力就较魏稍弱,此消彼长,差距就越来越大。 主观上,刘备死后,诸葛亮虽然很有才能,但是缺少刘备那种笼络人心的能力,说白了他也就是个军师的料,原来的老臣们未必都买他的帐,所以他只能在内部通过一连串的政治斗争打压原来的元老派(如魏延),和刘备一度比较器重的益州派(李严为代表),对外由于荆州的失去,难有外来人才输入,只能起用如廖化、杨仪等边缘人才,遂使国力益衰。 3、经济上。巴蜀地区虽号称天府之国,但实际上蜀中的生产力非常落后,其综合国力跟本无法和东吴甚至曹魏相提并论,生产力的落后就决定了教育水平的落后。君不见,蜀中土生土长的人才有几个?其人才基础非常薄弱,此时的中原既已平靖,跟本不可能会有人拖家带口、不辞凶山恶水地来投奔刘备或刘禅。没有人才的支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就会一塌糊涂,所以,后来的蜀汉政权基本上是坐困蜀中,不得不亡。 生产力的落后也注定了人口的缺乏。据说,到诸葛亮死后,蜀中差不多每6个人就有1个士兵或官员了,如此形势,加上穷兵黩武,“要大炮不要黄油”,难怪姜维要自己去屯田了。 同样因为这种经济形势,也注定诸葛亮要以攻为守,御敌于国门之外,因为,一旦外敌打进家里,脆弱的经济可能立刻崩溃,蜀汉可能都坚持不到公元263年。 蜀汉最终灭亡固然是因为邓艾偷渡阴平关,阿斗仓皇出降,但这只是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邓艾和刘禅只是历史大势下的推动者而已。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1
蜀汉,三国之一。
  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刘备为汉中 山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 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怀帝时为魏所灭。
  蜀汉(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东汉末年,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县令、平原相、徐州牧、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将军、豫州牧。在官渡之战时,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张鲁,后吞并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鼎足之势。后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郡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丢失荆州领土。汉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军征发孙权,为陆逊败于彝陵,不久病逝,托孤于诸葛亮,辅佐长子刘禅即位。期间诸葛亮曾七出祁山,但是胜少负多;姜维九伐中原,却次次失败。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黄皓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导致邓艾偷袭成都成功、刘禅自赴而降。后来姜维“诈降”,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被杀。共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刘备集团自建安十九年(214)攻占益州到炎兴元年(263)蜀汉灭亡,共50年。在这50年中,诸葛亮治国约20年,可以视为蜀汉政治的前期,也是其最辉煌的时期;接着蒋琬、费祎执政约20年,他们并无变革,保持了蜀汉政治前期主要优点,但也留有隐患,这一时期可视为蜀汉政治的中期;蜀汉政权的最后10年,陈祗、黄皓乱政,位高权重如大将军姜维也岌岌可危,朝政混乱,迅速灭亡。这三个时期中尤其是蜀汉的前期和后期之间,政治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将其分别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不同时期政治状况。
  蜀汉前期 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后虽然并未立即建立封建王朝,但政权实际是存在的,同时也马上着手对这一地区进行治理。从占领益州时起,至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去世,共约20年。建兴元年(223)以前,诸葛亮虽说是刘备的助手,但由于刘备经常征战在外,因而在治国方面诸葛亮仍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受托孤遗命辅佐后主,“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在治国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吏治良好,既有效控制了益州士族势力的过度膨胀,也得到其支持。
  蜀汉中期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234~254),他们治国“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①]继续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注意维护与益州士族的关系。可以说,这一时期蜀汉政治状况与前期大致相同;但是,费祎对奸佞陈秖的提拔和纵容,为日后陈秖、黄皓的弄权乱政,留下了祸根。这是蜀汉的中期。
  蜀汉后期 自244年年初费祎遇刺身亡后,蜀汉政治发生了很大改变。陈祗把持朝政,宦官黄皓与之“互相表里”,操弄权柄,位高权重如大将军姜维竟至不敢回朝议事,惟拥军在外以自重;政治的昏暗也引起社会的动荡,益州士族由于自己应有利益得不到封建王朝的保护,对蜀汉政权的存亡也漠不关心。于是263年魏军攻入益州,蜀汉迅速灭亡。这10年,可视为蜀汉的后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7
蜀汉是在三国时被西晋灭的。优待了蜀汉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