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给自己定位 ?

如题所述

  我们常常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或者因不合用人单位口味而屡屡遭到拒绝,或者在几种选择面前犹豫不决,左挑右选。大家都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我该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 毕业生希望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但又担心自己的职业定位影响了未来的选择和发展,于是许多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的想法,没有认真地想一想职业定位的问题,也没有认真地做个职业生涯规划,因而难免走不少弯路。 一位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分到了法院工作,尽管朋友和同学都认为他的工作不错,但他一直不愿意好好干,在法院他的能力提高很慢,也没有得到提升。他自己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研究证券上,希望有一天能够一夜暴富,或者进入证券公司做个红马甲。四年过去了,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独自一人请了假到上海、北京人才市场推销自己,告诉别人自己如何善于分析,有怎样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接受单位的工资待遇大大低于他的预期,大的证券公司他又进不去,转了一圈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设想是不现实的。于是他重新回到法院,决心从头开始。然而这四年的时间对于他在法院的发展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  给自己定位很难,难在三个方面: 1、不了解自己。有些人从没有认真地思考和了解自己,一味地用社会的热点来给自己定位。有些人过去似乎了解自己,但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可能迷失了自己。如:高中升入到大学时,从校园到社会就业时,从一个单位跳槽到另一个单位时,从国外到国内就业时等等: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人的位置也变了,很难给自己定位。 2、心理因素在作怪。很多人在定位时会受到自己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常常看到择业中的从众现象;很多人过于自尊或过于自卑,由于个人所在地区、所受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在职业定位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是影响,在各种矛盾中徘徊。 3、干扰因素太多,个人难以处理。有时候自己的定位会受到很多的干扰,以至于无法实现。比如高考报志愿时,可能会受到家长的制约;毕业求职时会受到就业政策的制约等等;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突发因素的干扰等,常常使你如入迷雾之中,找不准位置,也看不清方向。 尽管毕业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职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自己的位置。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让问题变得清楚一些。 不论你如何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技能、经验和专业,这也是社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其次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工作的性质、地点、共事的人群以及他人的期望。  举个例子: 一个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想选择三种工作:一是去一家大公司做跨国业务;二是去一家企业做销售;三是留校做辅导员。怎样给自己定位呢?他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 专业:国际贸易 经验:曾经在一家小公司打工,做过业务员; 技能:善于沟通,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个性: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看到实效;乐于冒险,追求新意和挑战,有时耐性不足; 希望从事的工作:受人尊重、有自由度;能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刚开始工资可以不高,但有发展空间,多劳多得;父母希望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同学认为自己有能力接受挑战。 通过这样的比较,他认为自己应该把自己定位在第二个选择。但是他又遇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那些行业,做那种销售呢? 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你可以选择很多种职业,如何给自己定位呢?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把自己放在各种位置上,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个位置所面对的一切问题,二是愿意不愿意选择它指引的道路。 于是他又列了一个清单: 大企业:管理规范,比较容易做,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是自由度不大; 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工作富有挑战,拓展空间较大,提升较快,但是比较辛苦; IT:工作富有新意,有风险,待遇较高,未来可以在这个领域变动,但是工作辛苦,未来不可预测,稳定感不足; 医药业:工作刚开始很难,但未来的发展道路比较清晰,可是自己不是学医的,可能未来的发展会受阻。 通过这个清单,这位毕业生认为:在IT业的中小企业做销售是自己比较愿意接受的,因为对自己来讲,发展空间小比工作辛苦和工作稳定更难以接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